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水饺皇后:从街头小摊做起,将一碗水饺做到年销60亿

水饺皇后:从街头小摊做起,将一碗水饺做到年销60亿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香港知名品牌湾仔码头水饺创办人,有着“水饺皇后”美誉的臧健和离世,享年73岁。

臧健和在香港人称臧姑娘,是香港的一代创业传奇人物,她白手起家,靠上世纪70年代在香港湾仔摆卖水饺小摊档发迹,经历了被收购以及国际化,最后将一个小摊档品牌发展成了50亿的国际大品牌,拓宽了她的“水饺王国”的版图,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经历曾经被TVB在1995年拍摄成了电视剧,当年那一套由陈松伶主演的《水饺皇后》就是以她的人生事迹为剧本拍摄,讲述了她传奇的一生。

小编|南墨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水饺是人生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吃食,并不稀奇。

但有人就是将这不起眼的小吃食,做出了大生意。

它就是湾仔码头,在冷冻食品中排行前三,更是从国内火到了国外,成为标志性的"中国美食"。

而能够达到今天的高度,它背后的创始人臧健和是功不可没的。她用自己敏锐的生意头脑,从摆地摊做起将湾仔码头打造成了一个速冻食品帝国,她本人也被称为"水饺皇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臧健和和她创立的湾仔码头背后的故事。

-1 -

贫穷女孩惨遭抛弃

臧健和出生于农村乡下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从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要凡事靠自己。少年时家里穷困,她毅然决定外出工作补贴家用,到外面的医院做护士。

14岁的时候,臧健和在医院里遇到了一个来自泰国的医生。臧健和年轻貌美、独立自强,吸引了这个医生的眼光,在这名泰国医生的不断猛攻下,他们很快就在一起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好,臧健和先后给丈夫生下了两个女儿。夫妻恩爱、女儿听话,臧健和的生活似乎非常完美,但在这个时候,丈夫突然说要回泰国。

臧健和一开始并没有当一回事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臧健和早已做好了和丈夫一起回泰国的准备。但是当时的签证、户籍很难办理,臧健和没办法和丈夫一起离开。

丈夫在离开的时候,安慰臧健和,让她不要担心,自己先回去,安顿好之后就回来接臧健和和女儿们回泰国团聚。臧健和满心欢喜的答应了。

就这样,臧健和一个人留在国内工作、带女儿的同时等待丈夫的归来。但渐渐地,她发现了不对劲,丈夫一去不回头不算,还逐渐断了二人之间的联系。

等待了三年后,臧健和实在没办法继续等待下去,她辞掉工作,带着两个女儿,前往泰国开始了漫漫寻夫路。她满心以为,只要找到丈夫,就能回归原来的幸福生活。谁知道,等待着她的是那样一番情况。

当臧健和来到了泰国,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但是这时候,她倒希望没有找到了,这三年丈夫一直没有联系她,原来是在泰国重新娶妻生子了。

泰国,有一个和中国古代一样的文化习俗,那就是重男轻女,十分在乎家里是否有一个男性继承人。和许多的泰国男人一样,臧健和的丈夫把传宗接代看得很重要。

和臧健和在一起的六年里,臧健和只生出了两个女儿,重男轻女的他早就受不了了。回到泰国后,他重新娶了一个妻子。臧健和找到他,他也很自然的说出了自己想法,并表示臧健和可以留下来。

原来,泰国仍旧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臧健和的丈夫坦然的让她留下来,和新妻子一起生活。但这让生长在中国的臧健和接受不了,她最终选择了离婚。

伤心欲绝的臧健和离开泰国,却难以返回故乡,为生计所迫,她只好留在香港谋生活。在香港,举目无亲的臧健和,只好开始从简单的做起。

为了养育两个女儿,臧健和举步维艰,从保姆、小工做起,一天要打好几份工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这时候的臧健和,真正的面临着人生的低谷。

但是为母则强,她坚持了下来。生活的贫困还在其次,长久的劳累拖垮了臧健和的身体,她患上了腰肌劳损和糖尿病。这使得她不能再干那么多的体力活,生活开始雪上加霜。

事实上,香港政府对于像臧健和这样的低收入者是有补助的,但是在臧健和的心里,这种补助等同于施舍,这是生性自立自强的臧健和不能容忍的。她拒绝了香港政府的好意。

辗转间,她开始摆起水饺小摊,渐渐地做大,直到十几年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2 -

开始做水饺生意

在铜锣湾旧电车厂附近的一幢旧楼里,一个只有4平米的空间,除了上下铺,没有其他家具,没有窗户,这就是她们暂时的“家”。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臧健和四处打听,不会英语和港语,她就用手比划:“有没有不用说话,只要出力气就能赚钱的活?”

有,都是些当地人不愿做的洗碗、洗厕所的粗活。她顾不得太多,去了一家酒楼做杂工,月薪600。

这些钱扣除生活费,还要交孩子们的学费,显然是不够的,要给家里母亲寄钱更是奢望。

她又找了另外两份工作:早上给一个糖尿病人,晚上11点酒店收工后去洗电车。每天只睡3、4个小时。

本以为慢慢脱离了窘境,岂料,一个意外让她丢了饭碗。

臧健和在酒楼搬重箱子时被小同事意外撞倒,腰骨裂伤,住院期间又查出患有严重糖尿病,不能再劳累。

得知工伤可以得到相应补偿,她与酒楼老板交涉,被拒绝也就罢了,对方还恶意抵毁,说她穷得想讹钱,并扣薪辞退。

在好心律师的帮助下,老板同意支付3万赔偿金和4500元工资。但正需要钱的臧建和只收下了工资。在她眼里,尊严比钱重要,她倔强地表示:“我只拿属于我的那份。”

她的倔强不止于此,随后她还拒绝了香港福利机构的公援金,“‘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处境重返艰难,不争气的身体更让她找工作难上加难。灰心无望中,命运之神为她投来一缕光亮。

一位朋友来家中探望臧健和,为表感激,臧健和亲手为朋友做了饺子。一口下肚,朋友赞不绝口,“你做的饺子这么好吃,去外面卖一定赚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己出摊可以解决最大的身体障碍,不舒服了随时可以收摊休息。臧健和想得有些兴奋。

经过考察,她选择了湾仔码头。彼时的香港还没通地铁,轮渡是人们往返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主要交通方式,湾仔码头则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码头上人流不断,各种小摊贩也应运而生,随处可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让臧健和心有所动,她决定试试。

出摊必备的手推车,市场上卖得不便宜,她就到垃圾堆里捡来木头自己做。几经折腾,成功上路。

这天周六一大早,臧健和带着两个小帮手加入热闹的摊贩队伍“开业”了,大的擀皮,小的洗碗。

虽迈出了第一步,但接下来的招呼客人她实在张不开口,一是害羞;二是心里没底,不知道她的饺子是否受欢迎。她便一直低着头,只管包饺子,心里默默祈祷,最好能有人主动上门。

不多久,5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她面前驻足,每人要了一碗。她兴奋得不得了,麻利地操持着,没多一会儿就端给了众人。

此刻,这几个年轻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决定了臧健和的生计之路,好了她可以继续,被骂了,她没脸留在这里。她紧张得心里直打鼓,眼睛紧盯着那几张脸。

很快,臧健和看到几个人呜哩哇拉叫起来,她听懂了,他们说的是“好好吃啊”,并且每人再要一份。

臧健和激动得竟流出了眼泪,她恨不得给几个年轻人鞠一躬。两年来,她总觉得老天遗忘了她,此刻才发现,上帝派来了天使。

在久违的幸福感中,臧健和找到了自信,并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3-

改造水饺,抢占市场

码头上的杂卖区是底层人谋生的舞台,也是个凭真本事立足的竞技场。做吃食的手艺,单从客流就看得一清二楚,有的摊主忙得满头大汗,有的只能看热闹。

要强的臧健和,只想做其中最忙碌的那个。她相信,包饺子,不是高科技,只要功夫到了,抓住更多人的胃不是难事。

对于卖饺子,她给自己定下三个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馅料,她总是挑选最新鲜、最入眼的;所有餐厨用品,以医院标准保持卫生,每天用消毒水清洗;

多观察顾客举动、询问意见、及时改进;为了让饺子皮变薄又筋道,她曾连续数夜起床试验。

寒来暑往,臧健和的饺子由北方的咸、香、腻,变成港粤人喜欢的清淡、皮薄、鲜香爽滑。

臧健和的摊位前,顾客越来越多,回头客络绎不绝。她的水饺还进了写字楼、酒店。

顾客中,有一人是《文汇报》专栏记者,他偷偷观察母女三人,并将她们的故事在报端发表。

此后,臧健和“街头水饺皇后”的大名传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

有人甚至专程从澳门赶来,只为能吃上一口“水饺皇后”做的水饺。

吃的人多了,有人建议这饺子该有个自己的名字。臧健和想到了让她走出绝境的这个码头,“湾仔码头”水饺由此诞生。

与日俱增的名气为臧健和带来可观的收入。她创下了湾仔码头摊贩中6小时卖1000份的最高纪录。

对于事业刚起步的臧健和来说,这已相当难得。

没想到,随后更大的惊喜从天而降——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老板要跟她谈合作。

当时,这位老板12岁的女儿重度挑食,唯独对湾仔码头水饺情有独钟,一口气吃了20多个。

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国内外开有数十家连锁店,在香港也已经营了20多年。

女儿的表现让商业嗅觉敏锐的父亲看到了湾仔码头水饺的市场潜力,他准备让水饺进超市。

不过,双方的进展并不算顺利。

最初得知湾仔码头水饺出自流动摊贩之手,日商决定放弃合作。

但商机令其忍不住杀了回马枪,以“为臧健和提供日本公司牌照”为条件,让她在大丸公司的工厂里生产,用日式包装,以大丸公司产品名义出售,即贴牌生产。

这遭到了臧健和的断然拒绝。

“进商场可以,但要体现出湾仔码头的价值。”

臧健和虽没做过大生意,但道理想得通。

按日商的精明打算,臧健和等于把自己苦心创造的品牌和技术都拱手于他,自己随时可能被踢出局,以后再想吃这碗饭也吃不成了。

日商考量再三,最终做出让步,同意打出“湾仔码头”的名字。

随后的“湾仔码头”,由一台木车变成了一间小木屋,又从小木屋变成了厂房。

合作的商场也越来越多,八佰伴、华润、吉之岛、百佳等大型卖场都陆续找上门。仅八佰伴香港店开业第一天,湾仔码头就卖出4万元。

借此,湾仔码头水饺占领了香港大部分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4-

进军新市场

除了在饺子上下工夫,湾仔码头在2009年正式进军包子和馒头市场。

将产品线延伸到蜜汁叉烧包、鲜美大肉包、一品奶黄包、秘制豆沙包、燕麦蜂蜜馒头等等,有研发出汤圆、云吞等冷冻食品。

在推广新品的过程中,通用磨坊在超市陈列品项管理的优势发挥了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冷柜容量,便于消费者比较选购。

湾仔码头说服零售商实行“分品项陈列”与“以老带新”相结合的方式,成熟的品项如水饺、云吞、汤圆等按品项陈列,云吞“自立门户”后销售翻倍;

而对于消费者尚不熟悉的品项,如冷冻面,就摆放在最受欢迎的水饺旁边,大大增加消费者的尝试率。

从企业盈利的角度,通用磨坊的全面利润管理(Holistic Margin Management,HMM)系统,从计划、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整套流程,都对提高湾仔码头的运转效率大有裨益。

湾仔码头的销量具有季节波动性,生产量必须及时跟进市场的需求,旺季断货或者淡季积压库存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

过去速冻水饺企业对生产、备货、销售都是“哥德巴赫猜想”,无法动态追踪整个市场;

而使用科学管理之后,销售部开始研究订单的规律,在每月10-15 日之间,大致上就能够预测到整月的销量,旺季前1至2个月就开始统计订单量,提前生产做准备,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

湾仔码头产品。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品食乐时代,还是通用磨坊时代,臧健和一直留在湾仔码头深度参与企业管理,尤其负责她最擅长的在产品开发。

这一决策对于保持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稳定的品牌形象都至关重要。

经过数年发展,湾仔码头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占有率排名第一,逐渐向内陆城市扩展。

2007年,通用磨坊把中国市场的成功带回美国,在美国开创了湾仔码头炒菜系列,随后推出了速冻晚餐盒。

中餐在美国越来越流行,但在这之前,美国还没有一个做预制中餐的全国品牌,湾仔码头抓住了这个时机,第一年就在美国取得超过5000万美元的收入。

有评论称,湾仔码头教会了美国人烧中餐,在美国人心目中,湾仔码头就代表着“中国美食”。

不过,湾仔码头在台湾的发展并不顺利。虽然在2006年进入台湾市场,于高雄设立工厂,市场份额一度高达两成,但可能因为口味差异、定价高、盈利低于预期等原因,2015年湾仔码头关闭了高雄工厂,彻底退出台湾。

如今,在“80后”与“90后”心目之中湾仔码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味蕾上的记忆。

它或许不是最为美味的选择,但是与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方便面类似,是饥饿之时最先想到的几个选择之一。

而这背后所暗藏的个人奋斗历程,现代工业化在中国食品的渗透,以及食品企业的管理与运作之艰辛,都随着臧健和的离开而定格。

往后,这段历史或许将会被定义为湾仔码头的“臧姑娘时代”,而其中的鲜活过往与艰辛难耐,则永远留在了臧健和的记忆里。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预言】微信究竟会不会被取代 【TA】进两次监狱,两次名校被拒收,被诬陷杀人,与天“斗”却赢了半颗棋子 【TA】负债48亿,追债人办公室随地大小便,从决定到起死回生的八年 【思】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 【思】人对了企业就对了“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而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惊】商界“暴君”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悟】25岁成联想接班人,27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草莽英雄终成房地产大佬!

【悟】“死于25岁,葬于75岁”,你的人生也会是这样的吗?

【新】比海底捞的服务更“毒”,可以毫无理由退货,这家超市被星巴克称为“价格警察”

【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思】市值1万亿!他18岁被迫创业,曾多次破产、遭背叛,如今收入是BAT总和,缔造世界神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