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围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北京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围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北京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围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古时弈、棋专指围棋,“琴棋书画”中的“棋”即围棋,是一种可修身养性的两人策略性游戏。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棋类运动,围棋可说是棋类鼻祖。

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围棋的规则简洁而优雅,但也被认为是最复杂的棋类。对弈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围地吃子,以围地多者为胜。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变化多次,主要在于局道、棋子的增多,魏晋以前曾流行十、十三、十五、十六路等棋盘,南北朝以后改为纵横十九路,定型至今。另外古代围棋为座子制,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由棋盘角部起横竖都是第四路的位置)处各摆放两子,白棋先行。现代围棋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后,对弈时更加复杂多变。

清 玉棋子、金漆棋盒

唐代木画紫檀棋局, 纵横十九路棋道。对局两侧各设抽屉,内有木雕龟鳖形容纳棋子。日本正仓院藏。

春秋战国之际围棋已经广为流行,汉晋以后还陆续出现了许多围棋理论、专著和棋谱,如评定棋艺水准的九级棋品制以及《棋决》《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等。甚至国家也设置官署管理棋手和围棋活动,如唐代设立的围棋官职棋待诏,就是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由此,围棋成为一种庶民与士大夫同好的高雅娱乐活动。自唐代开始围棋也逐渐走出国门,广泛传播至整个东亚、东南亚,尤其日本、韩国,涌现了许多高水平的围棋名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围棋授课盛况。

1982年第二届国手战,聂卫平(左)对马晓春。

近百年来, 中国专业围棋水平一度陷入低谷,落后于日、韩等国。1952年围棋被列为全国体育竞赛项目,并成立了北京棋艺研究社。在国家的重视下,围棋专业水准不断提高,并陆续培养了一批围棋高手,开展了一系列世界级的重大围棋比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棋手在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也激励了围棋在民间的进一步普及。

北京市棋类运动协会举办的“送棋下乡”活动之围棋车轮赛。

围棋的“气”和“吃子”

围棋术语中的“气”,指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是棋子赖以生存的条件。位于中腹的棋子气数较多,边上和角上的棋子气数相对较少。“吃子”也称“提子”,即一方将对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堵住其所有气数,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

1. 棋子紧紧相临的空交叉点为气。

2. 白子将黑子周围的气全数堵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