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发帖称,在上海多家大润发超市内看到,胡萝卜、包菜、土豆、上海青等蔬菜被列为“冷宫蔬菜”,小葱、可乐、薯片等商品则被戏称为“超市顶流”。幽默的文案让大家感觉到上海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超市、菜市场成了网红景点,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冷宫蔬菜”上海青说:这两个月,我们爱过;“超市顶流”小葱说:无论与水还是与土相遇,总要欢欢喜喜地发芽;我是自立之星、全能斗士……这些令人叫绝的文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封控期间上海蔬菜的身价以及重启后上海市民的心态。这家超市把大家过去两个月经常吃到的蔬菜拟人化,把他们的“心声”写出来,用这样趣味的划分方便市民购物,让大家更快乐地逛超市。
一个好的文创让这家超市成了网红景点,营业额也因此上升。可见,只要文创的功夫到家,日常烟火滋味都可以成为别具风格的吸引物。事实上,类似的文创在上海还有很多。如上海“真如高陵集市”是上海首家民国风的菜市场,不少外地游客将其列入上海旅游的必去景点之一。整个菜市场主打怀旧主题,充满浓浓的复古民国风情。又比如,不久前,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手推出“打气系列文创”。这些无疑是有益的启示,即市场主体可以用持续不断的文创激活消费潜力。在这方面成都也进行了探索。
近日,成都市文产办出台《成都市文创行业“促发展保运转”纾困扶持若干措施》,聚焦四大受影响较严重的文创领域,出台普适性文创金融政策,以“4+1”的形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最迫切、最突出的困难。这不仅可以助力受疫情冲击的实体书店、电影院、经营性演出及博物馆等行业渡难关,还可以激发这些领域的文创人才走出去,通过文创跨界,闯出一条新路。
当下,文旅融合已成为激活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创+”经济模式不仅可以打造更多网红景点,还可以拉动周边消费。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全国各地将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举办举办62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有不少是“非遗+”经济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设计研发多种经济效益好的文创产品,放大品牌效应,打开销售市场。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