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起源与张仲景有关。
饺子(dumpling),由馄饨演变而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用。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传说,张仲景在做长沙太守的时候,经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架起大锅,施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退休”之后,在冬至这一天来到了白河岸边,见很多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就准备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之后,求医的人太多了,让忙的不可开交,但是心里依然惦记着冻伤耳朵的百姓,于是就让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医棚,架起大锅,来给百姓治伤。
张仲景给出的一个药名字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了汉代三百多年的临床经验而成的,做法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到锅中煮熟,煮好之后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之后分给冻伤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完之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从而治好了冻耳。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