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不断席卷的背景下,2024年支付科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银行业的运作模式。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尤其是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25)》中指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即将从"夯实基础"阶段进入"业务赋能、差异化创新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新深水区。
这场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盛宴”令人关注。根据易观千帆的《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洞察报告》,金融机构科技投入从2019年的2252.60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3558.15亿元,显示出年均14.48%的持续增长趋势,商业银行的科技投入在其中尤为显著,从2019年的76.80%上升到2023年的77.50%。
在这场变革中,银行业与科技的结合愈发紧密。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的创新科学家张然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金融技术在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尽管大型银行在资金及技术方面占据优势,但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随着大型银行利用其数字化能力不断下沉市场,中小银行的传统业务范围正在逐步缩小。对此,中小银行需依靠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思维来提升业务效率,强化客户服务,创造出能够与大行竞争的产品。
中小银行需要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人工干预,提高处理速度与准确性,从而实现服务的高效化。此外,深耕区域市场、发展特色业务也显得尤为关键。通过金融科技,中小银行可以搭建农村信用信息数据体系,从而推动农村数字金融创新,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根据《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同比增长了13.9%。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企业采用率已达到15%,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当谈到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时,张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在风控审批和客户服务中,借助智能化应用,银行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从而大幅改善客户体验,加大市场竞争力。在风险管理上,人工智能通过风险预警与反欺诈检测的手段,大幅强化了系统的安全性。
然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银行APP作为重要的使用端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张然提到,某中小银行在进行静态应用安全测试(SAST)时,由于工具未能覆盖复杂对象的数据流分析,导致关键系统的安全漏洞未被及时发现。此外,大型银行在微服务架构下,客户信息处理的分散性也容易导致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帮助金融机构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张然参与了《金融业应用安全测试产品检测能力评估准则》的起草,旨在为静态应用安全测试设立明确的评估框架。这一标准的制定将为金融机构在选择和使用安全测试工具时提供了规范和指导,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合规要求,提升整体网络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面临深水区挑战的银行业,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金融科技在业务赋能和创新上的深入应用,银行不仅要关注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更需审慎把握转型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通过借助先进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银行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跻身前列。
未来,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渗透与变革将愈加深入,建议关注和利用这些科技产品如简单AI,这将为自媒体创业与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无穷动力与灵感。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yljdaikj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