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中文名称是: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1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约35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论文是检测科研能力的很好标准,SCI在目前应该是最客观的一个评价体系,是国内广泛使用的科研考核标准。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第一部分 选题
今天我想要讲的内容主要分为3部分,包括选题、文章撰写、文章投稿。首先我们得选对题。一提到写文章,我相信大家都会抓耳挠腮的说没思路啊。选题思路从哪儿来?
首先第一步:从临床总结上来。临床上,要做一个有心的人,遇到好的临床病例要注意收集,像这样,特殊面容、病变部位照片呀、检查呀都要全面,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研究比如说类似这样的测序或基因检测等等进行深一步的发掘。第二步:选题来自于一些临床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新技术、临床热点、发现问题,比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必须CONSORT,诊断准确性研究必须遵循STARD标准,其他的还有STROBE(观察性研究)、PRISMA(系统综述)、CARE(个案报告)、GRRAS(心理测量)、ARRIVE(动物临床前研究)等。一定要重视临床伦理申请、尽早注册临床研究。第三步:临床及基础的前瞻性研究。对临床的问题借鉴最新的实验室手段去验证、探索,借鉴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此外,如果自身实验平台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取长补短,进行科研成果共享,花费少量的科研费用进行科研工作。第四步:临床及基础的系统性研究。对新发现的有临床价值的biomarkers相关功能、信号通路/转导机制进行更深一步研究。那么,这些前瞻性及系统性研究的思路除了能够从临床工作或者阅读大量文献中获取之外,还能够有一些捷径,分别是多参加学术会议、多看公众号推送、多与同行探讨,尤其是与交叉学科的同行探讨,这样就能碰撞出很多很多idea。
第二部分 文章撰写
我们知道SCI论文撰写有三个阶段,分别为阅读、撰写、投稿。第一阶段,怎么去阅读。我的建议是有目标的去阅读,首先要了解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情况,其次要寻找跟你结果相关的支持文献,最后大量收集优美英语词句。然后带着这个三个目的去粗看2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精读5-10篇左右新的高质量的SCI文章;就可以开始动手写文章了。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读书笔记法,把每一篇你觉得好的、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一是记录好的英文句子,重要段落的中文翻译,当你累积到100篇时,除了能写SCI ,中文综述也信手拈来了。
阅读大量文献后,就可以开始磨刀霍霍向SCI的撰写了,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论著的撰写。我们都知道论著的结构主要包括题目、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及结果等这几个结构。
接下来以一篇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撰写作为例子,进行介绍。流行病学调查属于横断面研究:按照事先的设计,针对某一特定人群,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以及暴露因素的相关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从而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评价防治措施及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首先,题目的撰写,需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研究创新点,研究类型等。
然后,前言部分的撰写。前言部分要有层次感和逻辑感。内容上,第一段先写疾病背景介绍,包括疾病的定义、发病率、危害、相关危险因素等,然后是文献回顾,解释为什么要进行本研究,提出研究目的,即为评价防治措施及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疾病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接下来,方法部分的撰写。这部分撰写属于最简单的部分,初学者可以先从这部分开始写。其中内容要包括研究设计:病例收集、分组、随访观察,病例的介绍(包括样本量、年龄、纳入排除标准、病例诊断方式),病例基本信息、纳入和排除标准,诊断方式以及干预方式,随访或调查期间需要收集的资料数据有哪些,如何收集,如何测量和统计分析。
结果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要在结果部分挖掘数据的闪光点,尽力挖掘表和图,5-7个,认真排版,图表语言简练。一些没有耐心的读者会直接通过图表来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值得一读。怎样通过图表来抓住作者的眼球是至关重要的。
讨论部分的撰写。横断面研究无外乎讨论两个部分,一是发病率的讨论,与其他研究相比,发病率是否有较大差异,如果差异较大,分析原因。如果无差异,则说明此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受两地区差异的限制。二是对危险因素的讨论,包括分析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潜在机制,如果本研究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其他研究中并不是危险因素,则需通过与其他研究比较,找出可能的原因。
摘要一般在最后才写,因为摘要是文章的一个缩写,主要包括4个部分,分别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些当你写完全文后可以从文中提取内容直接撰写。
最后参考文献的撰写,强调格式一定要准确,尽量不要引用“二手文献”。最近5年,影响因子高,引用最新权威杂志。
第三部分 文章投稿
首先需要寻找最适合的SCI期刊投稿。一是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并阅读 (英文)文献,了解这些文献分布的期刊的种类,二是从参考文献中选,选择研究相关领域的杂志。选定拟投稿的3种期刊,并有针对性地阅读。最后,从中确定投稿刊物,由IF高往低投。
投稿前需下载杂志最新的投稿须知(Instructions for authors)仔细研读。Cover letter内容需包括核心内容、主要发现和意义,拟投期刊的名字,对稿件处理有无特殊要求等,通信作者的英文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地址,尽量强调文章的意义及创新性,与这个杂志的关联性,没有一稿多投等。
审稿意见
(1)原稿接受无需修改(Publish without changes)。罕见
(2)稿件退修,需轻微修改(Publish with minor changes)。不多见
(3)稿件退修,修重大修改(Publish with major changes)。很常见
(4)论文需重大修改,重投并当作新稿件处理(Not publish in its present form,but resubmit after major modifications to then be treated like a new submission)。常见
(5)完全拒绝(Reject)。最常见
最后,一定要重视对审稿人意见的回复,一定要做到点对点的回复。Manuscript已修改的地方标记修改痕迹,并指明文字位置(page,line)。由于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回避,说明合理理由。当你觉得审稿人给出的意见有误时,要极其慎重和有理有据地和审稿人探讨,一定要委婉礼貌地表达。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