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阿里裁了,顺丰卖了,oppo芯片解散了...

2023年即将过半,经济没有按照预想快速恢复,反而陷入疲软,大部分人都在感叹,今年的钱越来越难挣了,行业间越来越卷了...

难到什么程度呢?

继国外巨头裁员潮后,近段时间国内巨头纷纷开启瘦身潮。

阿里放弃自动驾驶研发

人员或转或裁

近日,有媒体报道,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线重大调整,自动驾驶实验室或并入菜鸟集团。

随后界面新闻报道称,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总共约300人,此番该部门虽然被归入菜鸟集团CTO下属技术团队,但是仅有近80-90人转入菜鸟集团,其余近200多人被裁,占比约70%。新的自动驾驶团队将由P9级别的卿泉(花名)带队,其之前为团队的算法一号位。被裁员工的补偿方案分为两种,其一是“N+1+1”,其二是“N+1”。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对此阿里火速回应:

因业务调整,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转入菜鸟集团,部分人员转入菜鸟,同时将有其他部分人员进入阿里其他业务。伴随业务调整的人员优化确实存在,但“裁员70%”与事实不符。

也就是,自动驾驶业务转入菜鸟是真,裁员是真,裁70%是假。‍‍‍‍‍‍‍‍‍‍‍‍‍

据公开消息显示,早在2015 年年底,阿里旗下菜鸟就组建了菜鸟ET实验室,设立的目标是研发物流前沿科技产品,追求符合未来科技发展的物流生产方式,也为研发无人物流车奠定基础。该实验室由陈俊波领导。

随后,菜ET实验室推出一款名叫“小 G”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它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将包裹全自动地配送到用户的家门口。小 G 也就是后来阿里小蛮驴的雏形。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2018年4月,阿里达摩院也开始研究自动驾驶,由AI首席科学家王刚挂帅。为避免资源浪费,阿里决定将两个团队进行整合,菜鸟网络ET物流实验室的无人车团队并入了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由王刚率队研究,成为一个大约 300 人的新团队。

新团队成立两年后,在 2020 年 9 月的云栖大会上,“小蛮驴”正式和公众见面,2021年10月,“小蛮驴”推出一周年之际,阿里宣布“小蛮驴”销售350多台。

可惜很快技术大牛纷纷出走,也预示了阿里自动驾驶业务的失败。

2022年1月,王刚宣布离职,今年3月,阿里自动驾驶的另一位带头人陈俊波也官宣离职,随着两位核心负责人的相继离职,阿里达摩院放弃自动驾驶业务,将其并入菜鸟集团也并不意外。

OPPO解散芯片团队

3000多人失业

近日,国产手机巨头OPPO宣布放弃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科技(ZEKU),不再研发芯片,数千名芯片团队宣布解散。

5月12日中午11时,哲库科技在线上举行了一场时长不足19分钟的全员会议,期间CEO刘君哽咽着宣布,“经过审慎的讨论,公司决定关停哲库,终止芯片自研业务。”

与此同时,一封由OPPO总裁办发出,保密级别为“绝密”的文件截图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其中显示“因全球经济、手机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公司需做出战略调整,终止ZEKU业务。”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ZEKU即哲库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欧加集团(OPPO)旗下专注于半导体芯片设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此前已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马里亚纳X、Y芯片,在手机NPU、耳机SOC芯片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此前还与华为签署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消息称2024年将带来自己的5G SoC芯片。

哲库科技面市之初,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就已有规划:未来3年OPPO在芯片研发上的投入将达500亿元。而今三年走过,从自研芯片团队近3000人的规模看,哲库科技位列全国芯片厂商前三甲。

“OPPO付出学费,却证明了自研芯片是一条死路。”一位身在杭州的行业投资人认为,关停哲库科技,OPPO给行业,尤其是正在造芯的手机厂商们,带来一定的现实警示意义。

他指出,芯片行业一直是个看起来“美丽”,听起来热闹的产业,可一旦有厂商选择进入,“想要做好,就格外需要对产业规律抱以敬畏心”。

有过造芯经历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也曾坦言,“造芯片,是九死一生的活儿。”

小米被传武汉总部

35岁以上员工只保留10%”

小米近日也不太太平。

近日有传言称“小米武汉总部宣布裁掉90%的35岁以上员工”,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通过微博回应,称该信息为谣言。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息显示,小米目前拥有北京、武汉两个总部,其武汉总部位于光谷,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3.4亿元。

2017年11月,小米集团、金山软件、顺为资本宣布将第二总部落户武汉,2019年12月正式启用。

在2019年12月的开园仪式上,小米武汉总部总经理刘国俊表示,武汉总部将是小米、金山、顺为资本三家公司从事AIoT、大数据、云服务、电商、新零售、办公软件、海外研发、金融投资等核心业务员工的新家。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未来十年,希望能把武汉建成小米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他给武汉总部设定的目标是未来要能够容纳1万名员工。

此前,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2022年实现总收入2800亿元,同比下降14.7%,经调整后净利润为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4%。其占据公司“半壁江山”的智能手机业务2022年全年收入为1672亿元,同比下降19.9%,占全年收入的59.7%。

顺丰剥离丰网业务

5月12日,顺丰控股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丰网控股与深圳极兔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拟以11.83亿元的价格,向深圳极兔转让丰网信息100%股权,后者的核心资产是丰网速运。交易完成后,丰网速运将从顺丰控股体系中剥离。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作为快递行业的领头羊,顺丰发展史上很少有把业务出售的先例,要么关停,要么内部并转。

顺丰在2020年4月推出丰网,是顺丰的加盟制快递业务,主要是为扩充“电商件快递网”。

成立时,顺丰控股曾对丰网速运寄予厚望,期待用短期的烧钱,打造出一张有性价比的经济型加盟快递网络,最终实现反哺。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2020年,丰网仅在广州、泉州、金华、佛山、杭州试点运行。2021年,丰网全面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地开启加盟。到了2022年,丰网网络已覆盖全国 27 个省(市、自治区),2022 年收入规模32.75亿元,主要服务于电商客户。

对于彼时的顺丰,丰网速运是有战略意义的——中高端无法带来市占率提升,在填仓策略下,特惠专配已经有了起色,丰网速运能够进一步下沉,最终形成联动。

可惜市场的反应不如预期,据华创证券报告,丰网速运 2022 年和2023 年 Q1 实际经营净亏损分别为 7.47亿元、1.43 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丰网信息的净资产为-14.1亿元,今年一季度的亏损金额为1.43亿元。

中国超级巨头们也开始“瘦身”了?

对此,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剥离亏损丰网,快递聚焦直营主业,看好公司价值回升。该机构认为,顺丰出售丰网后,快递将聚焦直营,一方面时效业务划分“特快”、“标快”两个产品,另一方面电商类经济业务将大力发展“电商标快”,产品层次聚焦中高端直营,有助于快递业务利润的稳步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各大巨头不约而同收缩业务,各自原因不一,不过,在经济疲软的当下,好好做好应尽之事,活在当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