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意默
编辑:秦安娜
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可能都要感谢小米,因为小米有力的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等,今天你耳熟能详的新一代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如果将时间调回到10年前,便会明显地感知到程维的观点或许客气,但绝不夸张。
2010年之前,全球知名手机品牌,基本没中国什么事儿,国产品牌还处在模仿和山寨阶段,销量主要依靠运营商渠道和低价格,高端手机价格齁贵,动辄三四千,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小米初代智能手机,同样有着夏普屏幕、高通处理器,却只卖到1999,无疑是向行业内投入一颗炸弹。
初入智能手机行业,小米确实找对了姿势,但仅仅是跟上风口,并不足以支撑小米攀上超3700亿元的市值。它一定做对了什么。
01、以效率突围
小米做手机是先从软件开始的。
雷军从谷歌中国研究院挖来林斌不久,后者便投入到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第一版摒弃复杂,使用开源系统,在应用性上做文章,注重打电话、发短信、通信录,还有桌面四个功能。
因为删繁为简,第一版MIUI仅仅用两个月就做好了。
硬件的研发过程,小米也是将市场现有技术红利一网打尽。硬件用高通的方案,操作系统用谷歌安卓,智能手机作为新品类的核心技术难点已经被基本解决了。
小米把现有的集大成者的硬件技术组装在一起,配以良好的产品,将技术进步的红利充分转化为用户体验。
体检
小米初创之初,采用的就是更有效率,更有技巧的使用市场上的成熟技术。这一策略被证明是正确的,小米1发布后,40小时以内的订购量就超过45万部,彼时只有苹果才有如此骄人的战绩。
也正是因为前期跑太快,小米需要边奔跑边修正打法。在经历了从2011到2014年高速增长,2015小米增速开始放缓,到2016年,由于创新和品控出现问题,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大跌36%。
如何扶大厦于将倾成为当时小米面临的首要问题。
小米的调整非常迅速,雷军选择亲自上阵。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雷军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以后才下班,而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多。
这一年多雷军主要抓两件事,一是小米的手机,二是供应链。到2016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的销量已经超过红米,稳住供应链也使小米的品控有了保证。
而在2016年底发布的小米黑科技的代表——MIX一代更是开创了智能手机的全面屏时代,其中对前置听筒和前摄的处理方式引领了业界,MIX初代的亮相至今仍然令很多数码爱好者印象深刻。
小米最终在2017年冲出重围,凭借小米6等经典机型重回主流手机厂商阵营。
刚刚调整完供应链的小米,又要面临营销渠道的调整,国内手机市场的逐步下沉,小米曾经自豪的互联网销模式,并不完全适应新的销售渠道,OPPO、vivo凭借强大的线下渠道,率先抢占了县乡市场的换机潮。
小米需要调整新的营销方式,解决方案是新零售。小米迅速组建新的销售渠道,开启小米线下店,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在一二三线城市和县镇张开一张立体的销售网。并且通过电商磨炼出来的大数据,支持线下零售做高效率的决策。
02、小米的“参与感”
小米上市前,雷军在武汉大学办了一场发布会,宣布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
这项决定在小米的董事会会议上通过的并不顺利。起初股东对这样的表述有各种担心,影响股价、影响利润等等。
雷军说服股东时说“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如果你们同意,你们拥有的将是一家注定伟大的公司!”
当然,获取利润和赢得人心并不是完全相悖了,比如苹果,既伟大又赚钱。
但是从雷军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他很重视用户对小米的忠诚度。这也是过往小米营销中很细腻的策略。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汇总提到在米粉中知名的F码,即Friend Code的诞生过程。起因是雷军发现很多在论坛上为小米建言献策的米粉都抢不到产品,于是黎万强专门做了一个F码分发给老用户,这样在抢购时可以优先抢到。
类似的会员制度并不鲜见,但能做到小米这种深度的并不多。2013年小米曾经拍过一部微电影《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微电影中把小米论坛最早的100个用户名字印在赛车上,毫无疑问这种充满人情味儿的操作很为小米圈粉。
对细节温度的把控还体现在黎万强对发布会海报、会场布置、微博营销等细节把控到极致,在客服建设上也十分用心,设置了24小时电话专线,对客服的服务也提高标准,不以千篇一律的公式来回应用户,而是以尽可能亲和的态度。
黎万强之后,小米营销的标杆式人物雷军越来越多走向前台宣传小米,或者说,雷军自己就是小米最好的广告。数码圈曾经流传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小米,但不能黑雷军。
的确,雷军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几乎是中国企业家接触媒介的完美样本,他亲和,没有架子,敢于自黑,贴近年轻人,还是劳动模范,这样的老板谁不爱呢?
更何况他还自带梗,只要雷军讲英文,就会制造”笑料“,他的“Are you OK?”在B站点击量超千万成功出圈,成为全网对“仙桃英语“的普遍印象。雷军入驻B站时,也不忘借用英文梗“自黑”,被网友直呼十分可爱。
近些年雷军十分注意建设自身的公众形象,无论是微博上与网友互动,登上国庆阅兵的花车,还是在小红书上传vlog,雷军都很好的展现了好好先生的外部形象。而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影响力。
03、海外市场:再造一个小米
小米并不是第一个选择出海的国产手机厂商,以印度市场为例,最早进入印度市场的是现在消费者已经有些陌生了的金立,而巧的是金立负责出海业务正是如今小米中国区总裁、Redmi负责人卢伟冰。
2014年以后,华米OV四家厂商逐渐进入印度。出海对于有条件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是拓展市场的方式,国产手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积累了成本和设计优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这种竞争力。
雷军很重视印度市场,出海初期每天都会通过社交软件同印度市场负责人进行沟通,同时每个季度都会在印度待一周。有了对于印度市场的了解和敏感,雷军才能和小米印度负责人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度沟通,如在小米总部的选择上雷军最终听取了印度负责人马努的意见定在班加罗尔。
除此以外,小米还帮助合作伙伴如富士康在印度设厂,以帮助小米把价格压至尽可能低。如小米的海外专供机型,搭载骁龙845旗舰处理器的POCO Phone F1,在印度市场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仅为两千左右,甚至比国内的同档机型小米8系列还要低。
这些市场策略让小米在2017年以后登顶印度市场,目前小米手机占据印度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小米电视与笔记本电脑在印度也属于畅销产品。在印度市场的深耕导致小米即便在中印冲突的背景下仍然有回旋余地。
在欧洲市场小米也依靠薄皮大馅的策略了自己的成功。2018年5月,小米宣布与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和记集团达成合作,通过3Group进入欧洲市场。
实际上,想要打进换机周期约为3年并且重视售后服务的欧洲市场是不容易的,虽然小米在亚洲市场的传统策略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仍然奏效。但是面对熟悉了IOS操作的欧洲消费者,很难说服他们仅仅因为价格就换到另一个系统。因此在进入欧洲市场之初也遭到了部分科技媒体的揶揄:例如,小米8厚脸皮地(brazenly)了iPhone X的面容解锁和Animojis。
然而即使是后来者,事实仍然证明了小米模式的成功,2019年小米成功跻身西欧市场第四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达到17%,甚至超过小米在亚洲的表现,仅次于苹果等传统巨头,狠狠打了之前低估了小米的人的脸。
同小米出海的顺利相比,国内市场销量下滑。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小米二季度销量下降35%,降幅超过行业平均。
目前,小米手机业务海外市场的收入已经超过国内市场,海外销量更是超过七成,再加上国内外AIoT的收入拓展,小米“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规避了风险。
作为全球前四的手机厂商,小米的十年并不如坊间所传过得那样容易,风口并非免死金牌,它更像是一张入场门票。后续的道路小米还是依靠产品规划、市场策略和营销方案的不断修正,推动自己走的更远。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市场太缺少惊喜,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机制造商,总是从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六家手机品牌厂商中产生。整个行业格局稳定。
从近两年的成绩来看,小米占据全球第四的席位。所以,总有米粉催促雷军“干掉华为”。
也因为行业稳定,最近两年,外界对小米的新鲜感逐渐模糊,虽然它每年都能拿出颇具诚意的产品,但是如若不细心观察,很难直观感受到这家企业有哪些转变?
当然,小米有了自己产业园区,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但是这些是它过往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却并不是推动它走向下一个10年的战略物资。
在雷军的10周年演讲中也能感受到这份“时间上的空白”。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雷军最愿意讲的,或者是印象最深的事情,便是初创艰难时期的各种波折。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