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围绕非遗主题的展馆不断涌现,活动异彩纷呈,文章漫天雪花。其中出现一个有意思的词,叫“非遗文化”。不知其出处,不知始作俑者,稀里糊涂就流行起来。到地方参观学习,经常见某个景区或者镇上,赫然挂着“非遗文化馆”,举办单位既有社会公司,也不乏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甚至还有基层文化馆。
“非遗文化”究竟是个什么文化?是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并列的“文化”?还是与时代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相类似的“文化”?
“非遗”“非遗”喊多了,可能有人已经忘记,非遗的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说:“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遗”本身就是文化概念,为何还要加上“文化”二字?又哪里来的“非遗文化”这个词?既然有“非遗文化”,是不是也要有“文物文化”“艺术文化”?
“非遗文化”一词的流行,尤其是被业内一些人士错误地使用、传播,反映出来的是整个社会对非遗概念的认知依然有提升空间,对非遗本身是什么、包括什么、为什么存在、如何保护等议题还有诸多误解和盲区。
不能否认,这些年非遗项目越来越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等等,经常有非遗项目的身影。但是,跟其本身应该具有的知名度相比,还有很长的推广之路要走。
如今,有些方面将非遗作为噱头,用来招揽客人、宣传地方、展示自我,但是对非遗真正的内涵、价值、功用不了解。这也就导致在一些地方,以前叫村史馆,后来叫非遗文化馆,再后来改个手造馆,摆的东西都是老物件,就“看你需要啥名”了。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