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春节”申遗成功,这些体育年俗让过年更“燃”

“春节”申遗成功,这些体育年俗让过年更“燃”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图源:新华社

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在这值得庆祝的当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春节的体育年俗活动,它们让春节的喜庆氛围更“燃”。

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舞灯”“闹龙灯”等,始于汉代,历经千余年演变,逐渐成为一种集娱乐与文化、健身与竞技、艺术与民俗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从春节到元宵节,我国各地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宁波奉化的布龙表演

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有39个与“舞龙”相关的项目,其中,浙江地区的鳌江划大龙、坎门花龙、开化香火草龙、碇步龙、兰溪断头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入选。

舞狮

舞狮古时称“太平乐”,是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也是优秀的民间艺术、春节的传统表演节目之一。

正月初四的宁海狮舞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而北狮则分为“文狮”和“武狮”。舞狮起源于东汉汉章帝时期,唐朝时,舞狮运动主要以狮舞的形式作为宫廷娱乐节目供皇帝欣赏,地位极高。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有华人之处,必有舞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投壶

投壶源于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礼,是射艺中文射的一支。投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

投壶 图源潮新闻

投壶也是春节游园会、庙会上常见的民俗娱乐活动,人们用投壶游戏来庆祝新年,讨个好彩头,是一种排除万难、达成美好目标的象征。

捶丸

捶丸也是春节游园会、庙会上常见的民俗娱乐活动。“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号称“中国版高尔夫”。

图源上城教育

捶丸前身可能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而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

热闹激烈的蹴鞠比赛也是庆祝春节常见的民俗娱乐活动之一。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之义,“鞠”为外包皮革、内填米糠、羽毛等填充物的球。“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

蹴鞠是一项在中国流传了2300多年的传统体育运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源潮新闻

而据史料记载,蹴鞠起源于齐国故都临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流行起娱乐性的蹴鞠游戏了。到了汉代,蹴鞠得到大规模发展,不仅娱乐性蹴鞠得到继承,还出现了表演性和竞赛性蹴鞠。也是在这一时期,蹴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

蹴鞠到唐宋时期最为繁荣,不仅出现了蹴鞠组织,更有专门从事蹴鞠的艺人,规则、场地、设施等也更为完善。比如出现了充气球(一说南朝以后就出现了充气球)、球门,“白打”的踢法也逐渐规范。而宋代在民间出现的蹴鞠艺人组织——“齐云社”,在当时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当时实力最雄厚的蹴鞠组织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