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在2025年春晚和元宵晚会的舞台上,中式审美大放异彩,在针对地域特色、非遗元素的传统文化符号的细腻呈现中,在藉由科技创新推动晚会从技术赋能走向文化深层表达的转型过程中,央卫视春晚和元宵晚会不仅完成了从出圈到出海的品质进阶,也实现了面向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审美层面的一次深度解构和创新性重构。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作者:安哲

春节是中国最具标志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特有的时代精神与文化背景下,春节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也参与着民族认同感和集体意识的建构活动。以文化人,更能凝聚人心;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2025蛇年新春期间共有超过60台的电视春晚、元宵晚会纷纷登场亮相,让全国人民、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观众都能在喜庆热烈的浓浓年味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

在2025年春晚和元宵晚会的舞台上,中式审美大放异彩,在针对地域特色、非遗元素的传统文化符号的细腻呈现中,在藉由科技创新推动晚会从技术赋能走向文化深层表达的转型过程中,央卫视春晚和元宵晚会不仅完成了从出圈到出海的品质进阶,也实现了面向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审美层面的一次深度解构和创新性重构。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融入更多非遗元素,

用一台晚会实现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

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当首个非遗中国年成为全球共享的世界性节日,荧幕上一场场勾连起中华民族古今文化、非遗奇观的文艺大秀,让观众们真切感受到中华大地上南腔北调的百花齐放,东西方艺术的齐而鸣之,尤其是那些珠璧交辉的非遗华章,更是在尽情呈现传统非遗精妙之处的同时,让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在世界各地回响。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中,“非遗”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架构起整台晚会的核心要素。开场视觉秀《迎福》的表演中,李子柒以一袭素衣串联起13项非遗技艺的时空长卷,融合了潍坊风筝、织金工艺、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多种非遗元素,以绚丽夺目的方式生动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音乐剧的形式解码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深层意义,并借助3D全景技术,让斗拱如云、榫卯咬合的力学之美被逐帧解构,为观众深层次解读了中国建筑背后承载的哲学思想与厚重的历史积淀;武术节目《笔走龙蛇》以太极拳为载体,将草书书法的神韵与意境展现得栩栩如生,文武结合、刚柔并济的艺术形式,也将二者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诠释得淋漓尽致;非遗创意节目《潮起舞英歌》同样巧妙融合了蜀绣、潮绣等非遗技艺,在演员服饰和道具设计中融入精美图案与针法,全方位展现其历经千年的传世魅力……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同样的,各大卫视春晚在面对非遗这一命题时,也通过打造高水平的非遗展演,生动展现了非遗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繁荣景象。

2025湖南春晚以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为出发点,让春节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文化与世界相连。开场歌舞《春·禧》将现代舞台和朝鲜族长鼓舞、佤族木鼓舞、湘西苗族鼓舞等多民族非遗乐器完美融合,一开场就带给观众满屏的震撼与惊艳之感;张璇和湖南省京剧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戏曲《皿方罍·再无别离》选段,则是用京剧演绎“方罍之王”皿方罍流浪百年终得回归的国宝回家故事,展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归途。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口碑炸裂的2025河南春晚,更是以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非遗庙会为题,将非遗带来的种种奇遇拉至满格。李子柒参与的《云台奇幻非遗市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让年味在传统技艺的展示以及民俗文化的体验中弥漫开来,也藉由这一巧妙的形式实现了传统非遗元素、文化技艺的现代突破演绎;《十二花神之花开永时》将不同妆面和发饰与瓷花、缠花、通草花等非遗元素相结合,展现了非遗元素与十二花神迎春的吉祥寓意,和对新年的一份美好祝愿;还有《一扇百年》《千秋一刻》《一梦浮生》等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目,也都细腻生动地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深情碰撞。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2025福建春晚,在主打传统戏曲的节目《福建有戏》中,就包含了从宋元传承至今的莆仙戏、闽剧、歌仔戏等多种戏曲形态,并巧妙融入戏腔歌曲和借鉴传统戏曲动作的现代舞蹈,让观众在目不暇给中见识八闽独有的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门以非遗为核心、以春节为背景的2025中国非遗春晚。这台晚会立足于湾区文化,精心挑选了来自全国不同领域的非遗项目进行全景展示。傣族舞、瑶族长鼓舞、东北二人转、侗族大歌、惠东渔歌、咏春武术等表演,还有瓷乐演奏及各种民乐乐器展示等节目,都在生动展现湾区特色的同时,也用荟萃全国精髓的精彩内容让非遗叙事变得更为鲜活、更为丰富多元。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事实上,这些在春晚舞台上让人惊艳惊叹的非遗元素,早已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得以生长。春节期间,广东汕头的英歌舞、四川自贡的中华彩灯、甘肃白银的社火表演、江西婺女洲的打铁花……这些非遗项目都成为游客奔赴一城的核心动力。这或许正是各家春晚打造非遗盛宴的意义所在,在十四亿中国人甚至是全球观众的共同关注下,让非遗绽放耀眼光芒,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唤醒每个中国人心中对文化根脉的敬意与向往。

立足地域文化特质,

让民族的成为走向世界的

作为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观众共同瞩目的年度文化盛会,春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显而易见。谁能通过这样一台晚会,在立足本土地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打出“差异牌”,进而探索地域风土人情与年味文化的最佳融合方式,谁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群体。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5央视春晚显然以其平台优势拥有了更大的延展空间。今年的四个分会场,也各具特色——在雪域高原,演绎千年传承的文明史诗;以巴渝风情的独特魅力,展现长江上游活力之都重庆的火热风情;武汉分会场则以古韵悠长的楚风遗韵,展现了英雄之城的估计魅力;无锡分会场以水为媒,将江南水乡的景致次第呈现……对分会场的择取,等于是从历史文化、能源发展、地理区位、经济产业到生态保护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各个地域的独有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蓬勃的发展态势。这也为原本只局限于舞台层面的单纯演出注入了不一样的文化意韵。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第二个十年, 2025年北京卫视春晚以“去舞台化”的方式,创造了一个限、零距离的沉浸式京津冀社区,以青春视角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以科技助力精彩中国年与和美图景全球绽放,以爆款文创和更强互动性、沉浸感为吸睛效果加持,更有“宠粉”直播首创投送未播出高光画面,也算是创下了全国春晚的又一先河。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立足于本土文化标签,2025浙江卫视越剧春晚紧扣越剧文化内核,以越乡之音传诵家国之情,以水袖霓裳挥洒国潮之趣,勾勒出越剧艺术大花园的百花齐放。围绕着乙巳蛇年这一话题,越剧春晚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汲取创作灵感,将“白蛇传”“天女散花”“大闹天宫”“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悉数融入剧目编创、剧情引导等内容载体中,以越剧、越歌为主线,让地域文化元素在创新表达中绽放出更为强烈的艺术魅力。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同样的,2025东方卫视春晚以“你,就是上海!”作为创作母题,融海派、沪味、文旅、国潮、非遗、都市等丰富元素于一炉,融贯中西的海派风采折射出的是上海锐意进取、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也展现了上海本土文化中始终存在着的海纳百川般的博大胸襟,和开放包容的不凡气度。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深挖粤港澳三地文化富矿的广东卫视,用一台《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树立起品牌形象,晚会以创新的节目编排勾勒湾区发展脉络和前进势能,用新颖的艺术表达镌刻湾区的精神印记,融入文化、美食、交通、生态等元素,精心制作旅游攻略,也为春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主打浓郁东北风的2025辽视春晚,在延续传统春晚创作基调的同时,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性突破,晚会巧妙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既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层次,也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多维度探索,将辽宁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既充满历史厚重感又富有当代活力的文化景观。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以创新方式展现团圆的意义和对家的渴望,2025年吉视春晚以“回家过年”为主题,设立吉林市和松原查干湖两个分会场,汇聚明星达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嘉宾朋友欢聚一堂,聚焦年轻化的目标群体,用创新的节目编排、极具科技感的技术手段、极致唯美的画面呈现、富有娱乐性的内容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台丰盛的暖心年夜饭,也让吉地风物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充分展现。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相比之下,具备更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内蒙古,也在今年的春晚《“繁花‘巳’锦北疆春”》中,通过热气腾腾的氛围感、创意十足的文化感和温暖人心的幸福感,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繁花似锦”的内蒙古,让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5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文艺审美报告》

包罗万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持续扬帆出海、走向世界。如何用文艺作品诠释地域特质,展现文化魅力,始终是各家春晚不变的创作宗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既关照到每个观众的审美需求,又能紧扣时代的发展变迁,让全国乃至全球华人都能通过一台晚会,去关注该地域,并愿意与其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就更是需要这台春晚亮出自身的鲜明标签,持续铸就独树一帜的品牌内涵。

引入最新科技创造力,

多样态展现中国式审美

在文化自信的社会价值导向下,2025年的各家春晚、元宵晚会都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时下最新最尖端的视听传播技术,为晚会在技术应用上的创新突破再添看点亮点,并借助这些先进的媒介技术为广大观众带来了普及传统文化、欣赏多维艺术的契机,让含蓄、隽永、风韵悠长的中国式审美潜移默化地为大众所了解、认知,并为之深深震撼、共情。

运用科技手段实现虚拟与现实交织、传统与潮流结合、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整体特色,已成为今年各台春晚的创作常态。在央视春晚的《秧BOT》中,借助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以及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赛博机器人与人共舞的画面不仅出彩又出圈,也让“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成为话题头条。同样的,在央视元宵晚会上,主持人撒贝宁身着机器人同款花袄,模仿机器人的机械步伐,并运用机器人特有的声音为观众送上元宵节祝福的画面,更是成了无数网友的表情包。两台晚会让尖端科技产物在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也让全国乃至全球观众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魅力与文化底蕴。

在各家卫视春晚中, AI、XR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催生出多个创意十足的“视觉奇观”,为观众带来沉浸感、互动感更多的全新视听体验。2025江苏卫视春晚把极具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非遗文化和现代科技创新融合,通过虚实结合、裸眼3D等前沿视觉科技的赋能,让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显眼包”北朝彩绘陶女立俑在歌舞节目《俑“乐”新春》 “活”了起来。2025湖南春晚则借助数字穿越秀《千年摩崖》,让嘉宾魏大勋化身节目中的数字修复师,与唐朝诗人元结及其好友颜真卿等历史人物对话、与文物互动,探寻千年摩崖的数字焕新。2025湖南戏曲春晚则是以虚拟AR+CG特效融合长沙城的地标场景和青年戏曲人的英姿飒爽,推出《贵妃Disco》等曲目,生动呈现了长沙的文化魅力与青春活力。2025川渝春晚中的节目《拾光》,通过XR技术将舞台打造成蜀绣空间,实现了蜀绣、羌绣等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字艺术空间中的全新表达。

结合更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各台春晚、元宵晚会纷纷亮出高新技术的“绝活”,以更沉浸、更丰富、互动感更强的观看新体验赢得观众好评,在收获收视佳绩的同时,更是让不少节目直接火爆出圈,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值得一提的是,2025央视春晚还通过运用超高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立体视觉和三维声等技术,不断提升春晚的视音频质量和全媒体传播,甚至还首次推出了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让爱无碍”变得有声有色。当手语演员通过AR虚拟技术,置身于春晚演播大厅进行手语“解说”,当竖屏多画面包装同步呈现春晚实况与手语演员画面,再辅以AI语音技术制作字幕,满足了更多听障人士的观看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