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暨首届中部智库论坛”召开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暨首届中部智库论坛”召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从“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软科技与硬科技”、“国内布局与国际布局”三个维度做了“统筹科技发展与安全创新”的致辞演讲,他认为科技创新是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大任务。为此,需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厚植创新引领发展的根基,并坚持开放创新,以制度型开放主动融入国际创新大格局,吸引聚集科技创新优质要素;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结构转型升级,补齐“硬科技”的短板;需要适应国际格局变化的大趋势,在优化整合国内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上,主动布局和抓紧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湖北科技创新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且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有条件成为我国统筹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示范区、“硬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我国中部崛起的“硅谷”。

开幕式结束后,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主持了“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环节的研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做了“促进中部高质量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题报告,他认为,现阶段,应从着力提高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在畅通内外循环、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做出示范等三方面促进中部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做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的报告,他认为中国是产业链布局上的关键节点,要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推进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调整产业链布局和形态、缩短供应链、增强企业的供应链调整能力,加大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区域化产业链的引领,全面落实RCEP,持续不断努力提高最终产品的贸易比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做了“新形势下武汉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报告,他认为武汉要把握全球经济重心东移机遇,巩固提升与RCEP三大合作区联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数字全球化、绿色全球化、服务全球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原部长赵晋平做了“加快培育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的报告,他认为要加强与经济伙伴的制度性合作关系,培育全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做了“粮食安全和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报告,她认为出台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规划与配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选择气候型农业发展模式,确保对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研发的稳定经费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做了“武汉都市圈建设与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合作”的报告,他认为要提高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水平,发挥武汉、黄冈、鄂州、孝感四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都市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做了“以高水平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报告,他认为我国产业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不确定性,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看,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建立常态化的分析监控机制,迅速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十分必要。

湖北大学副校长肖德做了“夯实基础强化功能,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的报告,他认为湖北省应当打造成为“双循环”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数字贸易国际枢纽、“一带一路”科教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聚集高端要素的开放新高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