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再次强调了传统产业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手段。
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近年来一些地方“喜新厌旧”,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却忽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甚至将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一刀切”简单退出,不仅不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还可能带来产业空心化等风险。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新兴产业提供市场空间和发展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又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新技术、新设备,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不可否认,在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影响下,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基础不牢、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欠缺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以应对国内外双重挑战,提升产业竞争力。一些原本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要适应科技进步、消费升级等变化,必须及时调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巩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依赖的技术创新、要素创新等,都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数智技术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力抓手。实践证明,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不仅能降本增效,还能精准对接市场供需,拓宽销售渠道,催生新业态,带来新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比如,依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个性定制、一件起订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变为现实,能更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新商业模式。
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变革驱动力量,已在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涌现出上百种场景和模式。以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正从工业视觉识别等外围应用加速向生产制造环节深入渗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智能应用,在设备维护、产品设计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等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重点也是难点。转型成本高、试错能力弱让不少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立足分类推进、精准施策。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各不相同,数字化改造方式也应各有侧重,比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可着重实施重点场景改造,小微企业则更适合推广采用普惠性数字化服务和产品。各地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探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