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呢?

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呢?

有一些观点认为使用了使用新兴技术就是数字化转型。所谓使用新兴技术,是指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是不太认同的,笔者还是认为使用了新兴技术仅仅是效率创新,这些创新并不需要改变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只是聪明的企业力图让自己的现有产品变得更好罢了。它可能会提升应用程序的速度,可能是改变汽车驾驶方式,可能是帮助企业精准定位到目标消费者群。本质上只是提升了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率,没有对企业产生大的颠覆,只能算是数字化优化,并不能算是数字化转型。

到底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这时候你或许要问笔者了,既然你说使用新兴技术不是数字化转型,那使用新的商业模式总该是数字化转型了吧?你比如阿里巴巴,作为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它可以说是新的商业模式最大的开创者了: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却没有任何一家实体店和任何库存;再比如优步(Uber),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线上打车平台,它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了,但是它不拥有一辆出租车。还有近些年来,我们经常使用的的旅游房屋租赁社区爱彼迎(Airbnb),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住宿信息,但事实上其旗下没有任何酒店、房产和住宅,这些都可以看做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理解上面三家企业都是通过构建线上平台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把原本的线下服务通过平台在线上实现,让消费者感受方便快捷的的服务,从而产生对平台的认可,实现平台的价值。但事实上,这仅仅单纯的是商业模式的改变吗?不是的,这些商业模式是依靠背后的新兴技术得以发展壮大起来的,比如云计算技术,对于这里平台就形成了极大的支撑作用,促使新的商业模式最大程度发挥价值。

在笔者看来,使用新兴技术和使用新的商业模式都是数字化转型,但前提是两者实现了交互,实现了相互促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

如何更好的总结这个公式呢?笔者认为《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VeriSM导论》一书中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就是最好的阐释——数字化转型是指组织内从销售到市场,产品,服务及新的商业模式等各个领域与数字化技术应用相关的变革。也就是说,数字化转型是整个组织的变革,而非单纯的某个部门,某个模式,某个技术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让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变为现实,是让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一切的核心,是消费者。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实现是建立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之上,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本质就是盈利,也就是要让消费者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买单。那么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买单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部分:

首先是,真正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什么是真正了解呢?《乔布斯传》曾提到过一个细节:乔布斯说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研,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消费者希望得到一辆更快的马车。这个案例论证了调研消费者需求并没有那么重要,创造伟大的产品才是最根本的。

是吗?你要知道,消费者需求的并不是一辆“更快的马车”,他的真实需求其实是“更快”,而“马车”只是实现“更快”需求的一种交通解决方案。你可以在马车这个解决方案上做改良,也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满足更快需求的解决方案——汽车。其实这就是品类的定义。品类即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固定化、程式化解决方案。

假如某个马车品牌做完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快的马车”,于是将自己定位成“马车领导品牌”。那么它就永远不可能进行产品创新,发明汽车。因为它理解的消费者需求是错的——更快才是需求本质,马车只是品类表象。占领品类只是权宜之计,占领需求才是恒久之道。

消费者没有义务去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更舒适、更安全、更健康、更美、更快乐、更成功、更富有、更有品味、更有魅力……这就够了。消费者没义务了解自我需求,但是商家则有义务理解消费者需求,并提供将需求具象化、清晰化、显性化的解决方案。当你能拿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消费者就知道自己原本模糊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了。于是消费者就会认同你、感激你、会认为你非常懂他的心思。这时消费者才愿意关注你,了解你。因为你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数字化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多因为真实的了解消费者需求而创造出的不可思议的成功。比如,年轻人会感慨,他们觉得很low,拼团卖很便宜东西的拼多多能成功。那些总是乐此不疲的让年轻人点一下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会是拼多多的忠实消费者。拼多多的成功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懂得消费者需求的战役,它的受众群体之所以那么喜爱它,不正是因为拼多多满足了他们买到便宜、质量还相对不错的产品的需求吗?

其次是,在消费者中创造价值经济而不是规模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大部分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规模经济这个词语,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量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在这种规模经济下,企业只有不断占有更多市场,不断扩大生产才能持续盈利和占据市场份额。因此企业的通常做法就是使一种产品或服务覆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采用一致的信息和媒体传播,同时尽可能多的说服消费者。比如堪称童年噩梦似的广告“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就是通过大量一致广告词的广告投放,全方位向消费者营销脑白金这款营养品,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了。

价值经济

进入到数字化时代,规模经济已经不再那么吃香了,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追求日益强烈,不太需要普世产品,更需要满足特定需求的差异产品。这个时候价值经济就变成了主流,价值经济是以价值为中心的经济,即以创造和提升消费者价值为中心,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价值经济阶段,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生产性行业结合紧密,呈现基于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个性化设计的生产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营销物流体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满足和挖掘消费者需求的价值为使命,在不断改善传统行业产业链结构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新兴产业,使得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在市场中得以充分体现。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数字化时代与创新管理-VeriSM导论》一书就在下图提到了,价值在供需关系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图中看到供需的两端,一端是服务或产品的提供者,一端是消费者,而连接他们的是藏在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价值。数字化让价值的发现成本变低。经济学给价值扣上的一个买卖双方都愿意交换的价格,价格发现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但数字化转型后的平衡点很容易通过大数据、AI等工具确定,所以也就降低了价格发现成本,提高了效率也便于做到及时响应。

另外,图中右侧的消费者也可能成为其他消费者的提供者,那提供者不仅应该满足消费者,更应试图去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者,这样就可以串成一条价值链,继而多条价值链横纵交叉形成了一个价值生态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