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三门峡乡村振兴新动能·拼产业之卢氏篇

三门峡乡村振兴新动能·拼产业之卢氏篇

出品:大河报三门峡运营中心

策划:房琳

执行:颜钊 聂金锋 关晓园 任禹檬 刘鑫 杨青青 代林婧 毛许杰 常艺卓 杨琼 葛梦 陈展张建国 张堆成 杨锐 王静 彭旭辉 李朝龙 马幸 王亚春

三门峡市卢氏县聚焦特色产业:“三合模式”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三门峡市卢氏县立足豫西山区地域特色和自然禀赋,聚焦食用菌、中药材、林果业、蜂产业、文旅康养五个特色产业,以资源整合、社企结合、三产融合的“三合模式”为基本路径,持续做强项目载体、做大市场主体、做优产品品牌,推动传统产业扩量提级、形成链条,有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着力科技研发、精深加工。依托创建“国家级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和“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百亿级香菇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生产总量稳定在3亿袋以上,惠及3.6万户群众,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

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着力选育品种、做强品牌。建成全省最大的连翘良种繁育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连翘产业)优势区。高效连翘面积突破120万亩,鲜品产量超过2万吨,惠及2万余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着力品种改良、高接换优。建成百万亩核桃产业基地和核桃文化博物馆,产量超6.5万吨,带动1.4万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6000亩“智慧+有机”标准化苹果产业基地,态势喜人、供销两旺,为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蜂产业依托“蜜蜂生态友好型县城”建设,引进河南多甜蜜集团、莘源蜂业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全县蜜蜂养殖4.5万箱,产量481吨,带动30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文旅康养依托自然山水、中医药资源优势,打造中西部深呼吸深睡眠体验区,豫西大峡谷景区被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山水隐庐·隐居乡宿”入选五星级旅游民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我们将继续聚焦产业振兴,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因地制宜、统筹部署,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卢氏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贾福生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卢氏县范里镇:积极探索“三带四基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盛夏时节,在卢氏县范里镇碾子沟村的食用菌大棚,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朵朵香菇争先恐后地从菌棒中探出头来,长势喜人。农户则穿梭在一排排架子之间,熟练地从菌棒上采摘下已经成熟的香菇,一派繁忙的景象。自去年发展香菇产业以来,这里的香菇年产量达160吨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贡献7万余元。

碾子沟村只是范里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范里镇积极探索“三带四基地”(万亩连翘产业带、万亩烟叶产业带、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中药材千亩种植基地、千亩核桃基地、百亩雨露香梨种植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稳定产业规模的同时,培育引进连翘、食用菌深加工企业,打造“种+加工+销”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质效齐优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2023年,全镇新增烟叶种植3000亩,总面积达到1.8万亩,预计产值6000万元;新增连翘、黄精等中药材种植3600余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25万亩,预计产值3.4亿元;新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23座,食用菌大棚总数204座,预计产值1800万元。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范里镇将持续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夯实强镇富民基石,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范里镇党委书记傅全意表示。

卢氏县汤河乡:依托“温泉小镇”发展多种产业

卢氏县汤河乡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园林城镇。因乡政府所在地南侧老鹳河畔有一温泉名“汤池”,故名汤河乡。

近年来,随着卢氏县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和“清清卢氏”旅游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汤河乡深入挖掘“温泉裸浴”这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打造“温泉小镇、秘境汤河”。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汤河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当地餐饮、住宿和特色农产品销售,为汤河村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

除此外,该乡发展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09个,食用菌种植规模保持在350万棒。果品方面,以猴果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在魏王坪、高沟口、小沟河、河口4个村发展猕猴桃300余亩,亩产量1000公斤,年产值可达到210余万元。中药材方面,攻坚期以来,累计发展高效连翘1.9万亩,山茱萸保有量达到24万余株,协同发展天麻、猪苓、苍术等中药材300多亩。蜂产业方面,争取省委组织部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在义节沟村建成卢氏县百花蜜中蜂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中蜂1200余箱,年产量6吨,年产值72万元。皇菊方面,目前全面完成300亩皇菊栽植任务。

“下一步,汤河乡将围绕打造‘温泉小镇、秘境汤河’总体定位,以发展壮大高端民宿集群为特色,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资源整合、社企结合、三产融合‘三合’发展模式,稳步推进食用菌、中药材、皇菊和蜂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努力把汤河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康养医疗、研学观光为一体的文旅康养目的地,从而造福一方百姓。”汤河乡党委书记熊彦召说。

卢氏县官坡镇聚焦主导产业 打造“三产融合”产业链条

卢氏县官坡镇现种植食用菌4100万袋,烟叶4000亩,黄花菜3000余亩,野生连翘12.5万亩,另有中药材50余种。

近年来,为激励各村牢固树立“全力以赴拼经济”的理念,该镇重点在“产业兴旺星”上下功夫,在支持好现有庙台村食用菌、竹园村烟叶、白花村黄花菜、安坪村蔬菜大棚等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大一村一品打造力度,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

官坡镇立足实际,持续发展烟叶、食用菌和中药材产业。目前已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3个,进一步扩大“政府引导扶持、合作社组织带动”的合作帮扶模式,发展食用菌4100万袋,其中637户脱贫户发展食用菌袋料594.2万袋,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龙头产业。流转连片土地86亩,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设竹园村、官坡村、沟口村、庙台村、兰草村出菇基地,着力打造官坡食用菌市场。全镇烟叶种植面积4000亩,其中9个村35户贫困户栽植烟叶面积502亩,当年每户每亩可增收4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主导产业树品牌,紧盯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下功夫。积极打造‘红绿结合、文旅一体’的三产融合红色旅游产业链条,擦亮‘山水官坡红色小镇’豫西名片。”官坡镇党委书记苏西场说。

卢氏县官道口镇:新思路新作风,带动产业项目发展新气象

近日,卢氏县官道口镇将军山村特色水果产业园万吨冷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现场施工正如火如荼进行着,预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官道口镇围绕“五条产业链”发展思路,聚焦“果、游、烟、药、牧”五大产业,持续扩规模、延链条、提质量、促融合、增效益,全力推进6000余亩高标准果品基地和东幽、将军山2个万吨果品冷藏存储分拣中心及豫西百草园、大峡谷2个4A级景区联动发展。去年,该镇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强镇”。

在产业项目上,该镇服务好企业,紧紧围绕“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入开展“责任到人、服务到家”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推动鑫生源将军山果品仓储加工基地、南幽蜜蜂小镇、新坪中州自在谷康养地产等招商项目落地,积极对接河南德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享集团等,推进在中药材、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按照农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全力推动蜜蜂小镇研学基地、特色水果连体大棚、千亩五味子基地、民宿改造提升工程、五彩油菜种植等农旅项目落地。果岭、石大山等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坪村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官道口镇党委书记上官新洁表示,该镇将立足农旅发展的基础优势,贯彻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家人”思想、增强“店小二”意识、发扬“三股劲”作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卢氏县潘河乡:依托资源优势,奋力推进项目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卢氏县潘河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全县“三区两县一基地”建设目标,奋力推进项目产业发展。

目前,三门峡仲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潘河乡建成的年产50万块箱式砌块水泥制品项目已投产;与三门峡齐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建厂协议,建成后将对全乡中药材及农副产品集中收购加工再销售;北方公司地下采矿和1000吨选厂正常运营,目前为该乡纳税大户,为充分开发利用境内矿产资源,进一步深掘其经济效益,与客商对接谋划盘活清河村龙沟岭组铁矿重启项目;禹王村地质灾害隐患区除险加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科研评审,即将招标;洛河上游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第二批)潘河段建设工程已完成90%;黄叶村至两河村防火路修建项目正在建设;海星实业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潘河梅家村肉鹅养殖项目已批复,正在进行前期可研评审,预计在7月中旬开工。

潘河乡党委书记钱志江表示,该乡将依托资源优势精准招商,特别是围绕矿山加大招商,整合利用现有的矿山开采许可证,盘活资源,发挥效益。

“下一步继续鼓励乡镇领导班子全员参与招商,发动乡贤能人助力招商,全方位寻找招商新突破,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后‘硕果累累’。”钱志江说。

卢氏县沙河乡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烟叶是沙河乡的支柱产业。当前,万亩烟田,一株株烟苗已长出肥硕碧绿的叶子,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广大烟农抢抓农时、精耕细作,种好“黄金叶”,促进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杨家村位于沙河乡北部,特殊的自然条件为果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玉露香梨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育而成,果肉,肉质似雪,口感香甜而多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杨家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组织主导、党员干部引导、党员带领示范,探索和稳步推进以“党支部+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模式的“支部农场”建设。通过流转土地、改良品种,建成2000余亩玉露香梨产业基地,今年预计产量在40万斤左右,产值140万元左右。

近年来,卢氏县沙河乡立足本土实际,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为主线,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聚焦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拓展烟叶生产基本盘,同时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点、线、面”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沙河乡党委书记彭光锐说:“产业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有些举措短期可能不会立刻看到效果,但此时的每一小步,对未来都是一大步。”

卢氏县横涧乡: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多业态的产业链

在位于卢氏县横涧乡大干村的三门峡市瑞之恒药业原料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给春天栽种的板蓝根除草。今年以来,村里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各类中药材已达1300多亩。

近年来,横涧乡依托独特资源优势,育龙头、延链条、增效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化、多业态的产业链,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制胜密码”。

该乡持续推进生态产业、休闲产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近郊游”模式,有效促进了观光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横涧乡寺上村张彦伟的草莓基地大棚里,因其草莓口感佳、果形漂亮,基地在卢氏县远近闻名,每年草莓采摘季,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个人事业成功之后,张彦伟还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横涧乡的草莓种植已经初具规模,超过100余亩,带动50余户群众稳产增收。白刚、张双军等回乡创办草莓园、樱桃园、猕猴桃园、连翘苗圃等产业项目,200多名群众长期在产业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劳务报酬80元至100元,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横涧乡党委书记侯新兆说:“横涧乡将发挥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使全乡特色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真正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卢氏县杜关镇:保证优势产业 积极培育新产业

近日,卢氏县杜关镇16000余亩烟田生机勃勃,一棵棵烟叶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群众正在为烤烟抹顶打芽。下个月,烟叶即将进入第一季采摘期。

近年来,杜关镇立足实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充分发挥烟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使烟叶成为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黄金叶”。同时,在稳住16000余亩烟叶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力发展蔬菜种植4000余亩、连翘种植6万余亩,特别是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积极引进培育中药材生产、销售、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实行“龙头企业+中药材种植加工+群众增收致富”模式,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企业发展、产业振兴、群众致富的多赢效果。

杜关镇党委书记阿录生表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镇将继续深挖地域特色、自然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卢氏县双槐树乡: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支柱产业破局突围

卢氏县双槐树乡把食用菌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产业振兴的治本之策,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提质化”的思路,深挖资源潜力,推动支柱产业延链补链,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双向提升。

该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00座。

双槐树乡发展食用菌20余年,产业链两端蕴含巨大潜力,该乡党委政府在食用菌产业前端挖掘优势,2022年建成年产1000余万棒的自动化菌棒生产线1条,实施煤改电、自动化接种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降低了生产食用菌成本,加快了大棚循环使用周期,同时解决了春季食用菌生产高峰季节劳动力短缺的实际问题,实现了一年四季出菇的“蝶变”,全乡食用菌产量突破2000万袋。

除此外,该乡结合市场规律和群众期盼,以改善食用菌生产条件为抓手,谋划以卢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中心,计划建设150个养菌棚、200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助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卢氏县副县长、双槐树乡党委书记张杰表示,双槐树乡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坚持党建引领,锚定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破局突围,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卢氏县瓦窑沟乡:精准施策,打造稳定的产业联合体

“新改造的大棚高大、宽敞、通风、安全,双层遮阳大大降低了棚内温度,优化了食用菌生长环境,既降低了坏袋率,又提升了出菇品质,还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操作起来也方便。”说起新改造的菇棚,卢氏县瓦窑沟乡古寨村支部书记唐建云十分高兴。

瓦窑沟乡一直坚持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全乡食用菌种植达3700万袋,年产量在2万吨左右,产值达到2.5亿元,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为实现群众稳定增收,该乡一方面积极组织各村整合流转闲散土地160余亩,实施旧棚改造271个,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让“小香菇”稳稳撑起群众的“致富伞”。另一方面鼓励群众购买有品质保障的成品菌棒,发展一年两季的夏秋菇。

除此外,该乡还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乡高标准种植猕猴桃1300余亩、黑李子1500余亩、兰花3万余盆、山茱萸10万余株,发展中蜂养殖1600余箱。同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以龙首山庄红色旅游和七星观龙谷康养旅游为载体,实现经济价值。

“瓦窑沟乡将持续在‘产业兴旺’上做好做足文章,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奋力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集约高效用好资源,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稳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加把劲、跑起来’的精气神,全力以赴为卢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瓦窑沟乡党委书记刘冬玲告诉记者。

卢氏县双龙湾镇“三产融合”全力打造“北国漓江、康养福地”

卢氏县双龙湾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双龙湾风景区,这里也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此留下佳话。

近年来,该镇围绕“农游一体化”发展定位,致力于“三产融合”,发挥“一河两带四沟域,古街古村古文化”资源优势和红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北国漓江、康养福地”。

在农业产业方面,该镇新增连翘、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亩,年产量突破40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打造蚂蚁岭村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基地,实现“绿岭”、“辽核”、“香玲”等优质核桃品种面积突破600亩;发挥清水湾水果基地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公司+农户”的聚合效应;建成东虎岭村、莲花村蜂产业示范基地等。

在项目建设方面,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包联服务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打通企业发展难点、堵点。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卢氏连翘GAP基地建设;打造龙驹村农产品及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实现农产品年加工量3500吨、中药材年加工量2000吨以上。

除此外,该镇积极支持双龙湾景区改造提升,引导农户和社会资本发展特色民宿,打造民宿集群。以第二届连翘花季为契机,围绕洛河沿线发展连翘、休闲采摘、民宿观光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入驻马湾,建设了马湾红色教育基地,兼具红色文化传承、爱国教育、企业团建、户外拓展等功能。

双龙湾镇党委书记赵小慧表示,该镇将锚定“农游一体化”发展定位,围绕五大产业链图谱,树立“一家人”思想、增强“店小二”意识,发扬“三股劲”作风,全力擦亮双龙湾镇风景区、马湾红色教育基地、东虎岭旅游康养、连翘GAP认证品牌“四张名片”,深度挖掘“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深化“名人、名品、名俗”品牌创建,结合双龙湾镇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实施集观光娱乐、休闲垂钓、康养体验等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点,为加快卢氏现代化发展蓄势赋能。

卢氏县徐家湾乡全方位谋划 让“土特产”再次“出圈”

近日,在卢氏县徐家湾乡河洛村连翘初加工厂,群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采摘后的青翘进行高温杀青、土炕烘干等技术加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全县连翘产业发展最早的乡镇,如何让这个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再次“出圈”,成为近年来该乡着力谋划的关键点。

徐家湾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经过充分考察论证,确定了大力发展连翘产业的脱贫致富思路。截至目前,全乡已建成2个万亩连翘基地,共发展连翘8万亩,其中人工栽植超3万亩,80%已进入盛果期,仅连翘一项产业,就可带动当地群众年增收6000元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该乡立足连翘种植面积多、品质优的现状,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投资10余万元建设连翘初加工厂房,建成连翘繁育种苗大棚2个,全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除此外,自2021年全县举办首届连翘花季以来,伴随着游客纷至沓来,依托三届“连翘花季”,徐家湾乡精心组织“魅力徐家赏花游”系列活动,开启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挖掘潜力,持续在连翘产业上扩规提质、延链强链,树牢金字招牌。同时,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乘势而为,全面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徐家湾乡党委书记薛江涛表示。

卢氏县狮子坪乡:“五星”支部创建,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卢氏县狮子坪乡党委、政府结合上级政策,出台《狮子坪乡2023年夏栽菌棒奖补办法》,对每户种植夏栽香菇1万棒以上,且集中连片菌棒数量不少于10万棒(含10万棒)的香菇种植户进行奖补;并配合夏栽菇种植的大棚改造,根据不同改造标准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0元、30元、50元的奖补。

食用菌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政策奖补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充分调动了老菇农发展夏栽菇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乡共计改造大棚1650个,改造面积30余万平方米,发展夏栽菇300万棒、秋栽菇4700万棒,共发展食用菌5000万棒,可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带动1000多户群众每户增收6万元以上。

狮子坪乡党委书记陈炜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该乡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党建走在产业链前、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群众嵌在产业链中”工作思路,重点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毛河烧酒、文旅康养等产业链,大力发展夏栽菇种植推广、五味子产业基地建设、毛河烧酒厂招商引资、明朗河玉皇山文旅康养发展、瓮城瀑布建设等,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动能,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五星”支部创建政策引领下,柳树湾村瓮城瀑布提升改造项目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旅游步道、景观提升已初步完工,预计7月底可对外开放;毛河烧酒厂主体已经完工,投产后,可直接带动300余户群众发展烧酒产业,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益100余万元;全乡种植“五味子”200余亩、其它中药材1000余亩,可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直接带动600多户群众每户增收1万余元。

卢氏县木桐乡:党支部引领,带动各方共谋发展

辣椒,是木桐乡攻坚期内形成的一大优势产业,主要以线椒和朝天椒为主,亩均产值在5000元左右。盛夏时节,走进卢氏县木桐乡木桐村辣椒种植基地,一株株辣椒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满目翠绿。基地里,椒农们正忙着除草、浇水、施肥……

近年来,该乡不断探索“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种植户参与”新模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等方式,积极引导更多农户参与辣椒、连翘、苍术等特色产业种植,更好实现产业增收致富。

为做好产业发展,木桐乡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持续做活乡村特色产业,重点围绕烟、椒、药等优势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多产协同发力,扩面增量、延链补链、提质增效。今年,该乡落实烟叶2218亩,辣椒1200亩,苍术2000亩,人工栽植连翘5000亩,野生连翘万余亩。同时,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挖掘优势资源,推动产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200余亩,盘活特色种植大棚58座,为特色产业、新型产业不断赋能。

木桐乡党委书记王宏留表示,该乡将继续把产业振兴放在重要位置,持续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积极带动村组干部、致富能手、乡土人才共谋发展思路,破解发展瓶颈,全力推动产业增质、集体增效、群众增收、农村增色。

卢氏县朱阳关镇:联合社助推集体经济上了新台阶

今年以来,卢氏县朱阳关镇食用菌种植量达5500万袋以上,产量占全县六分之一,香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该镇坚持统筹发展中药材、玉露香梨、蓝莓、挂面、民宿等特色产业,强化持续发展动能。

为促进村集体经济上台阶、群众收入再攀升,朱阳关镇立足食用菌产业优势,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由镇党委牵头,联合9村1社区的10个支部合作社,成立卢氏县振兴食用菌联合社和以镇党委副书记为支部书记的联合社党支部,以“企业+联合社+金融+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方式运营,统一采购生产物料和菌棒;统一收购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和交换成本;统一运营管理,增加效益分红,规范食用菌市场,并以联合社为平台,突出精准招商,定位招商,以商招商,撬动社会资本,破除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助力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实现相融共进、互利共赢。

截至目前,在联合社带动下,全镇集体经济收入达93.4万元,为企业组织货源2145吨,资金流水2563万元以上,为群众带来45万元分红,累计为群众节约150万元生产成本,新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2个,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

朱阳关镇党委书记孙新文说:“我们将继续聚焦产业兴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拓宽富民路径,凝聚全镇干群合力拼经济、促发展,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卢氏县文峪乡:小连翘种植“翘”起产业大格局

七月的山城,郁郁葱葱,走进卢氏县文峪乡,在漫山遍野间随处可见细长的连翘藤蔓上挂着一颗颗喜人的果实。

近年来,文峪乡更将连翘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小小连翘已然成为富民产业中的翘楚。作为卢氏县连翘种植规模最大的乡,目前全乡有野生连翘11.5万亩,人工栽植连翘4.1万亩,每年春季连翘花开总会吸引来大批游客观赏。

该乡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引进、研发连翘新品种,2022年在王村建成了集连翘种植繁育、销售于一体的连翘科研科普基地。基地有现代化自动化大棚8个共6792平方米,目前已选育出具有矮冠、丰产、抗寒等特性的优质连翘新品种4个,每年可繁育优质丰产连翘种苗200万株,为卢氏乃至全国连翘提质增效发挥重大作用,直接带动务工农户收入30余万元。

除此外,该乡探索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使连翘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全乡21个村均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牵头集中采购生产资料,降低群众生产成本,集中批量代卖,提高市场价格,同时注重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引导广大农户将荒坡、荒地、地埂等可利用资源全部用于栽种连翘,实现“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增收项目、户有致富门路”。“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让小连翘种植‘翘’起全乡产业大格局,真正实现山增绿、景增靓、民增收。”文峪乡党委书记苏小超说。

便民信息:

三门峡:低层洋房,准复式顶层出售

名称:河堤北路东段滨河花城小区

位置:学区房,中小学、幼儿园都有。一墙之隔是第三实验幼儿园,一路之隔是新时代精英学校(原清华园)。临观涧河。

简介:顶层,用心精装。电梯洋房共九层,一梯两户。面积133平,挑高5米多,可加一层改装成小复式。送十余平景观大阳台,东向涧河,装有全景玻璃房。

声明:

原创文章,非经许可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在显要位置注明来源。

策划:房琳

审核:颜钊

责编:史雪琴

投稿邮箱:dhbx@126.com

重要通知!涉及三门峡所有中小学!

三门峡乡村振兴新动能·拼产业之湖滨区篇

三门峡: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将于7月8日拉开帷幕!

三门峡:严厉打击“非法网约车”,整治行动持续到10月

三门峡:女兵报名开始!条件公布→

三门峡:这里开行始发列车——“周末班车”

清凉一夏,三门峡市文广旅局局长邀您来打卡!

全网点击量超10亿人次!这场中国摄影大展引发高度关注

央视节目“上新”推荐各地家乡美食,有咱三门峡!

三门峡文旅推介走进西安,邀您赴一场“夏之约”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大河三门峡视频号,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