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ginx.cn/doc/standard/httpproxy.html
http://www.nginx.cn/doc/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8180473
nginx的ngx_http_proxy_module模块的指令着实是太多了,其实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指令也就是那几个,但是如果不细看下文档的话,下次对一些配置的使用还是会比较棘手的。所以还是花点时间,对文档全盘扫描下吧。
此处因为指令太多,我就按照其用途大概归类整理了下。也方便自己日后查看。。。
代理请求就是将请求先发送到指定的代理服务器,获取响应,然后将其发送回客户端。当然请求可能被代理到服务器()也可能不是服务器。( 支持的协议包括 , , , 和 .它们对应的指令分别是, , , ; 这几个指令都不属于今天要说的模块。在此就不作说明了。而且我也没用过。。。)
首先要发送代理请求给后端代理服务,这就得用到 指令了,因为这个指令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经对其使用中的注意点作出说明,所以这里就不再阐述了。详情请看这里
proxy_http_version
设置代理的HTTP协议版本。默认情况下,使用版本。
proxy_method
指定在转发到代理服务器的请求中使用的方法,而不是来自客户端请求的方法。参数值可以包含变量
默认情况下,nginx 重新定义代理请求和中的两个头字段,并删除了值为空字符串的头字段。其中请求头被设置为了变量,被设定为。
所以为了改变这些设置,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指令。
1.proxy_set_header
修改或设置请求头的值
请求头的值可以是变量,文本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如果为空字符串那么这个字段将不会被转发到代理服务器。
如果缓存被启用了的话,从原始请求发过来的如下请求头 , , , , , , 是不会被转发到代理服务器的
2.proxy_pass_request_headers
指定是否将原始的请求头转发给后端服务。如果要忽略掉所有的原始请求头,则可以关闭此值。默认值为。即不忽略。
3.proxy_ignore_headers
告知后端服务的响应中的哪些响应头不要去被处理,如下几个响应头可以被忽略:、、、、、、、、。
你如果指定这些之外的响应头的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只有这些响应头才回去解析并应用它们。
如果后端服务设置了这些响应头,但是你没有忽略它们,则它们可能对nginx有着如下影响
、、、、 将会影响的缓存机制。
执行一个内部跳转到指定的
将会影响响应到客户端的传输速度
启用或者警用响应的缓冲区
影响 响应的字符集
4.proxy_hide_header
此指令在 将请求的响应结果给客户端的时候,将后端响应的一些请求头过滤掉
默认不会将响应中的、、、等响应头发送给客户端。而指令则是继续设置不需要发送的其他的响应头;当然,对于你想把上面被忽略掉的响应头传递给客户端,你可以使用指令指定。
5.proxy_pass_header
指令默认不会把上面列举的那几个传递给客户端,那么则允许其中某个响应头传递给客户端。
6.proxy_headers_hash_bucket_size 和 proxy_headers_hash_max_size(这两个不是太清楚。。。所以就不说了,希望知道的同学告知一下)
此处参考
很多用户担心添加服务器会对代理性能造成影响。大部分情况下,的缓冲(buffer)和缓存()机制能够很好的规避此类性能问题。
代理过程中,有两个连接的速度会影响客户端体验:
(1).从客户端到Nginx的连接
(2).从到后端的连接
可以优化连接,不同的优化方案有不同的结果。
没有缓冲的情况下,数据直接从后端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如果客户端的连接速度快,则可以关闭缓冲以提高数据发送速度。缓冲的作用是在上临时存储来自后端服务器的处理结果,从而可以提早关闭到后端的连接,这比较适合客户端连接较慢的情况。
默认启用缓冲,因为客户端的连接速度一般来说是差别很大的。缓冲的具体配置可以通过如下条目修改,这些条目可以放在 ,或内容块下。需要注意的是,涉及缓冲大小的条目是针对请求配置的,如果设置的比较高,则请求数很多的时候容易造成性能问题:
1.proxy_buffering
控制本内容块下(包括子内容块)是否对后端服务的响应启用缓冲,默认为。
2.proxy_buffers
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控制缓冲区请求数量,第二个控制缓冲区大小。默认值为8个、一页(一般是4k或8k)。这个值越大,缓冲的内容越多。
3.proxy_buffer_size
后端回复结果的首段(包含header的部分)是单独缓冲的,本条目定义这部分的缓冲区大小。这个值默认与proxy_buffer的值相同,我们可以把它设置的小一些,因为header内容一般比较少。
4.proxy_busy_buffers_size
设置被标记为“client-ready”(客户端就绪)的缓冲区大小。客户端一次只能从一个缓冲读取数据,而缓冲是按照队列次序被分批发送给客户端的。本条目设置的值就是这个队列的大小。
5.proxy_max_temp_file_size
每个请求可以存储临时文件的最大大小。如果上游发来的结果太大以至于无法放入一个缓冲,则Nginx会为其创建临时文件。
6.proxy_temp_path
定义存储临时文件的路径。
7.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限制一次性写入临时文件的数据大小。
上面是被代理的服务响应的body处理方式
下面是客户端请求的body的处理方式
8.proxy_request_buffering
控制本内容块下(包括子内容块)是否对客户端的请求体启用缓冲,默认为。启用的话,会从客户端读取完整个请求体后再将请求发送到后端服务器去。
9.proxy_pass_request_body
指定是否将原始的请求体转发给后端服务。如果要忽略掉所有的原始请求体,则可以关闭此值。默认值为。即不忽略。
10.proxy_set_body
重新设置这个请求体然后在发送到后端服务器。这个值可以是纯文本,变量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形式
如上所述,提供了不少关于缓冲的配置项。大部分配置项我们都不必太在意,可能就是和值得调整一下。
下面这个示范增加了每个上游请求可用的缓冲,同时缩减了部分缓冲的大小: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