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文|月半橘· 主播 | 姗姗

  来源 | 她悦(ID:yikange)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前段时间,一组李子柒生活照被助理晒出,发现其手部粗糙、肩宽背厚,与视频中的仙女状态判若两人。

  网友纷纷感慨她的艰辛,也折服于她的坚强。

  知乎上有人评价,她的视频像一扇心灵之窗:

  “透过这窗子,看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在田埂上奔跑,在河里捞鱼,在山上摘野果的欢乐时光。

  自己也暂时脱离了生活常态,放下了浮躁,游离在田园,体验了一把不属于自己的安宁。”

  古风田园生活令人神往,美食美景也十分治愈,但背后的辛勤汗水不可忽视。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一蔬一饭,需要播种、插秧、灌溉、收割;

  一项新技艺,免不了勤学苦练;

  一则完美视频,可能经过几十次重拍……

  挑扛重物,导致斜方肌发达,她没有优美的天鹅颈。

  而劈柴、钉桩等粗重劳动,让一双手粗糙裂口,遍布茧痕。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滤镜之外的李子柒,没有仙气飘飘,却多了人间烟火的真实况味。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正因经年累月的踏实耕耘,才有今日收获。

  从某种意义上,这些伤疤也是勋章。

  绝世独立者,必从尘中来。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李家有女,其名子柒。

  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讲起。

  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让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

  父母离异后,父亲去世,继母苛待,小女孩日渐长大,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爷爷做过乡厨,善于农活,也会编制竹器、制作木工,操办过邻居间的红白喜事。

  奶奶则教她做饭,幼时记忆中的美食滋味,是为数不多的温暖。

  小学五年级,爷爷去世,于是奶奶独自抚养孙女,生活更艰难窘迫。

  李子柒袅袅十三,豆蔻年华,就要操持生计。

  14岁辍学,漂泊城市的八年间,做过餐馆服务、酒吧打碟,露宿过公园的座椅,啃过两个月冷硬的馒头……

  这个名为李佳佳的女生,此情此境,前途无亮。

  于是她回到乡下,开着小店,归隐田园。

  如果此处完结,不过又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现代陶渊明。

  但她拍了一条视频。

  从短视频《樱桃酒》被点赞开始,她的人生就被推上了热门。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乡野生活,她没有自怨自艾或消沉度日。

  而是凭借一双巧手,把生活过成了诗行。

  最初的设定话题取自俗语“四季更替,适食而食”。

  三月桃花烂漫,于是桃花酿酒,春水煎茶。

  四月枇杷成熟,一壶果酒芬芳。

  五月樱桃红了,于是煨樱桃酱、烘樱桃干。

  七月乞巧节,紫薯做馅,八月中秋节,鲜肉月饼烘在围炉边上。

  还有九月的桂花酿,十月的柿子饼,腊月的腊肉香肠挂在院中,年味不言而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箪食,一瓢饮。

  她携着四季的风花雪月,活成了人们理想中的“东方神话”。

  不再是单纯的美食博主,也不仅仅是带货网红,但相比传统文化推广者,李子柒更像是一个传统手艺人。

  她带着中国非物质文化,走向国际。

  视频中的她穿着古风服饰,认真地耕作、采摘、洗染、木工,在她身上,繁华世界都化作了岁月静好。

  工艺品、生活日用、农作物,都是她亲手制作。

  只有人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出。

  从古法制造酱油,到搭建灶台;

  手造“文房四宝”,手绣“蜀锦织锦”;

  春日的花红,拈来作胭脂;

  吃完的葡萄皮,花青素染出一条紫裙;

  纳凉消夏,就用木头和竹子搭起一座茅草棚和秋千架……

  现代通讯的发达,让李子柒的所作所为,通过一根细细缆线,传播到五湖四海千家万户。

  如同一部田园风光片,纵览一个中国女子的力量和才智。

  国外网友称她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2016年,短视频《兰州牛肉面》全网播放量5000万,点赞60万;

  2017年,短视频《秋千》全网播放量8000万,点赞超过100万;

  2018年,海外运营3个月,李子柒原创短视频获得YouTube银牌奖,粉丝数破100万;

  《汉妆》、《面包窑》、《芋头饭》等作品在Facebook获得数百万的播放量;

  2019年8月,获得超级红人节的“最具人气博主奖”、“年度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获得中国新闻周刊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的“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也相继点名好评,《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2020年1月1日,李子柒入选中国妇女报“2019十大女性人物”;

  2020年5月19日,李子柒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盛名蜂拥而至。

  随之而来的,是质疑诋毁。

  一夜爆红的李子柒,每天打开信息框,就是几十上百个广告商预约,还有数不清的围攻谩骂。

  因为不断受到骚扰,迫于舆论压力,她停更过一段时间,怕奶奶受到伤害。

  但她终于不再孤军奋战。

  最开始的主战场是视频平台美拍,之后进入微博美食频道,再后来成立子柒文化传播公司,持股49%。

  她终于拥有了一位网络红人必备的专业团队和流量支持。

  而内容团队,也只有寥寥数人,97年的助理以及一位摄影师,视频内容仍然由她全权负责。

  只是商业开发的问题,不用再焦头烂额。

  李子柒更加专注地投入“诗意赛道。”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回顾多年,她从未放弃学习。

  自学拍摄剪辑,积累20881条素材,足踏260多公里山路;

  高处俯拍的角度,她爬上树,用树杈固定机位,再返回原地。

  花了一个月特意去兰州,拜师学习兰州牛肉拉面,拍摄200次,用掉20斤面粉。

  手指还被几十斤的重物砸伤,带伤口还要继续操作按键。

  换成旁人,也许早就放弃。

  但她是李子柒。

  不怕苦,不怕累,只想精益求精。

  偶然,她发现画质模模糊糊,于是请教视频制作达人,反而收获了一位‘师傅',教给她更多剪辑方法。

  贵人相助,仙人指路,也需要自身努力,才能契合时机。

  一步步走到今日,成功经验不可,知识经验全凭积累。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现实生活中的李子柒,并不是仙女。

  助理曝光的照片中,她顶着一头乱发,动作麻利地干农活,灰头土脸的样子,毫无精致可言。

  手部特写十分粗糙,与妆后光彩照人的面孔,极不相称。

  李子柒自己也说:

  “真实的农村生活,不是画面里那样。”

  居于农村,隐在山野,再想出尘不染,也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

  家务扫除,下田插秧,都要撸起袖口卷起裤管…

  无人替她负重前行,她只能自己扛起生活艰辛。

  有人羡慕她一夜爆红,有人讥笑她读书不多,但易地而处,如果换成是自己,无父无母,孤苦漂泊,家徒四壁,老人待养……

  视频中有一个温暖碎片。

  李子柒发现田地中一条蛇,直接拿起,放归自然,随口一句嘱咐满含希望和善良:

  “不要被抓住。”

  年少吃尽人间苦,谁能坚定不移,知世故而不世故?

  最难的不是绝境,而是深陷泥淖里,还能看见星星。

李子柒“仙气”崩塌,近照判若两人

  如今,农耕文化渐渐淡出都市生活。

  城市中的人,地铁快轨,楼宇森森,活在鼎沸和忙碌中。

  有一个白衣素手的女子,居于山林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她让人赏心悦目。

  她诗意而又现实。

  “我是一个财迷。我最怕出了事,亲人生病,需要花钱,而我拿不出钱。”

  西晋时,杜预《守弱学》写道:

  以贱为耻,其人方奋;以拙为憾,其人乃进;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

  她谋生谋业,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用公益回报世界。

  只因曾被光芒照亮,也用光芒照亮他人。

  历经劫难,遍尝百味,仍守初心。

  她存在最大的意义,或许便是让人相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