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李子柒和袁隆平一起被聘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新闻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
喜欢李子柒的与有荣焉,不喜欢李子柒的,认为这是在侮辱袁隆平:“一个网红,有什么资格和袁隆平相提并论”。
且不说她到底有没有资格被抬到这样的高度,但这个微博、抖音等各平台总关注超7000W,全球著名视频平台YouTube上粉丝超过1000万,且是首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的姑娘,是房君唯一一个每天都盼扒着微博等她更新视频的“网红”。
第一次看李子柒,是朋友强烈推荐的,她发给我的是兰州拉面的那一期,当时我还想,不就是做面条么,有什么好夸张的。
然后就真香了。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汤清、萝卜白、辣油红、蒜苗香菜绿、面黄,这些对于地道的兰州牛肉面来说,一个都不能少。
一碗看似普通的牛肉面,里面却暗藏太多技巧和门道,她连续练了1个多月才勉强拉出二细,和面、揉面、溜条、任何一个步骤必须到位,在呈现出我们看到的视频之前,是无数次失败和重来。
“这可真是一双被神仙吻过的手啊!”看完视频后我又一口气看完了她所有的新旧视频。
看完后发现,这个姑娘,不仅仅是会做饭这么简单啊。
01.
拿四季风物,开生活处方
特别喜欢看做饭的视频,治愈又解馋,而且还能跟着视频学到不少不会做的菜,但是看李子柒做饭,就学不来了。
因为她经常就地取材,清晨、雨后、荷塘、山间,地里长的,树上结的,甚至是四季花卉,都是她的食材。
以盛开在春天的花为材,做出几道明媚的吃食,把春光吃进肚子里。
以雨后的荷为材,吃一顿带着仙气的人间风味。
而那些常见的普通的食材,让她做的香飘四溢,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颜值也很抗打。
但让更多人赞叹和佩服的,不是李子柒做的饭有多漂亮,看起来有多美味,而是她几乎在每一期做菜主题的视频中,都会从播种开始时录制,翻地、松土、撒种子、浇水、生长发芽、收获、处理......每一个看到视频的人,都会清清楚楚的看到,我们轻松用筷子夹起的食物,是有多来之不易。
比如做麦芽糖的那一期,从麦子的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都被她完整的展现出来了。
锄地,播种。
发芽,生长。
收获,后续过程。
这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讲,比被在饭桌上念叨一百句“不要浪费粮食”来得都直接而明了。
02.
仙女有双粗糙的手,被神仙吻过
李子柒曾说:“手作最有力量的地方大概就是,能够让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变得如你所愿,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心力,于是超出物件本身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这个酷爱且擅长手作的姑娘,有一双不算好看的手,它并粗糙、骨节突兀,有时候指甲缝里还会带着泥,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经常干活的。
也正是这样一双手,做出了让无数网友发出“你能做出飞机我都信”这种听起来很夸张的感叹的物品。
从画图到锯木头到搭建一气呵成的洗手池,她用用祖上留下来的两扇门板做成台面,最后擦上桐油防虫防蛀,然后用现成的猪食槽做了洗手盆,凿好出水口后,再用石头胶去封下水器周围的空隙防止漏水。
那个青纱帐幔,白日里躺在上面喝茶看书晒太阳,晚上看星星的秋千,李子柒也是在几万网友围观下,一根钉子一根木头的搭建起来的。
水池上缺个木桥,自己造,想要个浪漫的餐厅,自己盖,卧室里缺个沙发,自己定制。
就连做棉被用的的工具,自己打造的。
每每看到她去做这些老一辈人才会做的东西时,房君都忍不住感叹:原来90后,也可以这样活。
03.
她让我们看到,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
“希望我这篇文字,能让更多人看到并且珍惜这份只属于我们国人的骄傲,或许就真的会有感兴趣且合适的人看到愿意去了解和学习的呢?”
“即使只是单纯的知晓或把知识讲解给我们的下一辈。”
“这,也是一种传承!”
在李子柒的微博里,有一篇叙述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渊源和后继无人的现状的文章,让无数习惯了便利现代化生活的人感到无比触动。
东源木活字印刷文化馆的馆长告诉她:“这个拥有数百年历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老印刷手艺,如今能实际操作的匠人却只剩下2个人了。”
这门历史过于久远,技艺过于繁琐,过程过于枯燥且不赚钱的手艺,已经逐渐被时间掩埋,濒临消失,后继无人。
而李子柒亲自去学习了这门手艺,并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拍摄视频,最后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我想尽自己的力量为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做些什么,即使微弱,依然能够传递出一些东西。
万事想要开花结果,就必须经历得起风雨,也要耐得住寂寞。
活字印刷是这样,李子柒拍摄的笔墨纸砚、扎染、刺绣、也是这样。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一颗蓼蓝种子到两次收割,打靛、气缸、染布、做衣,蓝印花布、蜡染等老手艺,被李子柒完整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一针一线是底蕴,一丝一缕是文化,李子柒跟着蜀绣国家级非遗传传承人学习刺绣,希望川蜀大地的千年风俗能在蜀绣上被看到。
毫不掩饰的说,现在李子柒是房君的女神。
不是因为她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将那些我平日里看不到摸不到的遥远的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鲜明的展现在我眼前。
对我个人而言,真的很开心能有人把中国文化和朴实的乡间生活展现得这么好,在海外还能还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有一部分人说,李子柒是摆拍、很假、对农村环境过于美化、就是一大锅鸡汤。
房君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不好评价,但喜欢看她的视频,不管她拍出来的是真实的还是美颜大劲儿的,多多少少都是有大家心中所想象和向往的样子。
那些中国大多数农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日子,做粥从种稻子开始,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在她的巧手下,在她的巧手下,桃花酿酒、缫丝刺绣、竹艺木工、活字印印刷,都以我能看得进去的方式展现出来,甚至心生向往。
无论如何,她确实通过镜头,以缓慢的节奏和朴素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祖先的智慧,也重拾了在工业化发达的今天逐渐被舍弃的老传统,并让无数的外国人,看到另一个中国的样子。
外国主播带观众一起看李子柒的视频
视频下外国网友的评论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作为一个离她家隔壁市的四川人,想说,我们老家的生活很大程度就是视频这样的,生活做饭,风车筛糠,自家周围各种果树和蔬菜都有。只是,不如她做饭的器具精致,服饰没有那么干净和有美感,一年到头挣不到她那么多钱因而不如她悠闲。视频确实是加工过了,可是又怎样呢?毕竟现在的时代,朋友圈发动态都要构思文案,图片也选好看的发。能让很多人放松,能带大家见识另一种生活和很多传统工艺,同时顺便让外国人见到一个传统中国,就够了。”
04.
城市中的田园牧歌,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时而仙气飘飘穿着汉服在树上喝桃花酒的,时而粗布麻衣腰别镰刀的李子柒,在镜头下、山水间的快意生活,给这个浮躁的时代猛的注入了一副清新的处方。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慢节奏的田园生活变成越来越多在城市中奔波的人的诗和远方,但因为很多现实的原因,大把的人去不了田园,也没有机会和决心去过那种慢生活,于是城市中的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兴起,说白了就是:在哪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拥有那种心态。
生活在南京的狗子猪,买下一套带着超大露台的房子,她在露台上开辟出一个花园,在精心打理的过程中,竟从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强人,又多了一个花匠的身份。
图源:微博@狗子猪
打理花园的虽然辛苦琐碎,但带来的内心的愉悦感和特殊的收获是不可多得的。
她找到南京景观设计公司,浏览了几千张外国露台图片,混各种花友群疯狂学习,终于成了园艺圈的一股“泥石流”,不拘小节、独树一帜的风格,将热带性冷淡风与复古田园风巧妙融合,让露台成为一家人的乐园,还上了电视,成为南京网红花园,更是淘宝花盆带货女王!
图源:微博@狗子猪
因为女儿的名字叫糯米,所以花园被直接命名为“糯米花园”,
花园的功能区域分割明确:种植区、观赏区、菜园、休闲区、餐区,为了在江浙沪的冬天里花园也能姹紫嫣红,狗子猪特意造了一个玻璃花房,引进各种气候的植物,四季如春,即使冬天外面下着大雪,寒风呼啸,一家人也可以热气腾腾地在鲜花盛开的玻璃房里吃火锅。
图源:微博@狗子猪
露台上还有个专门的小菜园,季节性地种植不同品种的蔬菜瓜果,全家人在城市中,就能吃到自己亲手种的绿色食品。
想吃什么,到菜园里薅一把即可,一家人在城市里就过上了向往的田园生活。
图源:微博@狗子猪
生活在成都的屋主桦,因为住在顶楼所以有一个88㎡的露台,面积比好多人家都大。
露台分为上下两层,大体分为三部分:下层露台做花园、靠近房间出门位置是户外餐厅,再往里走一旁的玻璃顶下是壁炉休息区,做了抬高的木平台,通过曲折的楼梯可以走到上层平台,这里是家人和朋友聚会的阳光房。
图源:微博@桦
一层露台开辟了一块地方架了高台,铺上防腐木地板,搭了一个玻璃顶,还用红砖垒了一个复古壁炉。
环绕壁炉的是各种盛开的鲜花,一张质朴舒服的沙发放在花丛中,经过足足三年的努力,才成为了桦最初想要的样子。
这里几乎是她的私人领地,空闲的时候就在这儿消磨时光。闺蜜来的时候,也会在这里聚会。
户外餐厅是一个极尽浪漫的地方,它被鲜花和温暖的光芒包围着,天气好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在这里吃饭。
二楼的阳光房是一个白蓝调的空间,这里温度适宜,即使是万物萧条的冬天,这里也是花开不败。
桦还在这里布置了舒适的桌椅,有时候也会在这里吃个下午茶。
除了在阳台、露台、院子上给自己布置出一方向往的天地,家中的每个空间,其实都可以承载我们的心中所向。
ins博主Mako专门开辟出一个全家人都能聚在一起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是餐厨与多功能榻榻米相连,孩子们可以坐在上面玩耍,家里有客人来访,也可以围坐在上面聊天。
不摆放电视,定制整面墙的书架放书,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安静专注的阅读。
图源:ins moco_moco625
榻榻米对面的咖啡厅式一体化餐厨,是整个家幸福感最爆棚的空间,大大小小的收纳柜中装满了精致的器具,一眼看过去就满心欢喜。
平日里,两个孩子也会跟着妈妈在这里学做饭,或是帮下厨的妈妈打下手。
外面的世界在飞速发展,但在这个温馨的、质朴的家里,永远都可以慢悠悠的生活。
图源:ins moco_moco625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其实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真正田园牧歌的生活,那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加班过后,心力交瘁时的一点向往。
但很多人在向往田园牧歌的时候,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生活所带给我们的无压力感。
其实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间,无论是蜗居还是豪宅,只要有一方天地,能让我们感到安定、愉悦和放松,那也是一种“田园牧歌”啊。
图片来源:李子柒微博/网络
文字由好房君原创编辑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