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Loxia 青年横财发展会
编辑:大海骡世界经济最近都软了,但还是有人在大发横财。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对冲基金大佬狂赚百倍”这个新闻。
这个大佬——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在疫情这么重大的黑天鹅里,虽然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空,在正确的时候做了多,获得了远高于市场平均值的收益。
他赚钱时手狠,但赚到之后只是非常低调地给投资人们发了封邮件,一副闷声发大财的老练。
这回发横财的经过是这样的:
他在疫情来临时,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清盘来防范风险,最后还是选择了稳妥的手段,买入了多头仓位的对冲头寸。
在三月底平仓完成之后,他的对冲头寸用2700w挣了26个亿,以小博大,盖过了股票持仓的损失,并且在正确的时候反手做多,继续发财。
不过在我印象里,他之前可不是这个样子。他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朋克往事。
阿克曼是典型的纯种精英,是家族好几代人奋斗的结晶。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26岁就建立了自己的基金,还是拿自己和同学的钱,用巴菲特经典的价值投资法赚的。顺风顺水了整整八年,基金规模多了200来倍。
然后呢,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他因为自满犯了不少错误。意识到问题之后,阿克曼关闭了自己的基金,修整蓄力了两年,又杀入市场、开设了新的对冲基金——潘兴广场(Pershing Square Capital),运营至今。
我给你们讲讲他的一段做空故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说他特别朋克了。
这段故事,是我从纪录片《零股价》看来的。整部片子堪称现实版的《大空头》,突出一个荡气回肠。2012年,阿克曼整了份360多页的PPT,要公开做空康宝莱。
康宝莱自称是一家“多层次市场营销公司”,公司通过金字塔式的“直销”,将自己的销售额从1980年的2.3万美元发展到阿克曼做空前一年的54亿美元。
他们的减肥代餐产品大多数都是层层销售,最后高价卖给了经销商,而经销商只靠卖产品基本不可能盈利。想要不亏钱,只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
这是公开的多层级分销组成的金字塔结构,他们兜售商机,而被兜售的人大多数都不明白这究竟是个什么性质的商机。
阿克曼的PPT详尽地指出了这些。信息相当丰富,而大致逻辑结构就是——康宝莱这家公司不合法、在诈骗,应该以行政手段取缔掉。
△ 大意:康宝莱不是一家老老实实卖产品的公司,这是一家兜售“商机”的公司。Bill Ackman,
△ Bill Ackman,
说起阿克曼同志这次直播,不得不提:哥们儿是第一个公开演讲三个多小时“直播做空”的对冲基金大佬。演讲后还马上接受了电视台采访,大肆批判一番,让康宝莱股价在随后的两天跌掉了20%以上。
为了宣传,为了更有可能胜利,他也在多个公共场合详尽阐释自己的观点。
不过老话说得好,骄兵必败。若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自吹自擂。
阿克曼的前半截人生路走得太顺了,这让他总觉得自己平躺着就能改变世界。他不遗余力地宣传、演说,口气越来越大。
我摘了几段阿克曼语录,给大家开开眼:
“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说出我的想法。”
“我不喜欢做对美国不利的投资。”
“你们可以认为我自大,可以说我不真诚。我有比我所需多得多的钱,我不需要靠工作谋生。”
“我这样做只是因为我爱这样。”
枪打出头鸟。如此高调的言论,必然引来同行不爽。
他被一些宿敌盯上了,比如“华尔街之狼”的原型卡尔·伊坎。
△ 伊坎连巴菲特都照怼,一个阿克曼算什么
△ 电影《华尔街之狼》里扮演伊坎的是小李子,你就说这排面够不够
2013 年 1 月,在CNBC的《快钱半场结束时报告》(Fast Money Halftime Report)直播节目中,阿克曼回应了伊坎之前对他做空康宝莱的批评。
要知道,伊坎手里持有大量康宝莱股票。
本来节目就这样进行着,没想到伊坎本坎打电话进来,要求和阿克曼碰一碰。毒舌的老伊直接上麦羞辱阿克曼。
虽然一年多之后,在第四届实现绝对投资回报大会(Delivering Alpha conference)上,阿克曼和伊坎肉身同台、拥抱和解,但这俩人曾经结下的梁子无疑就是阿克曼得罪人的最佳例证。站在阿克曼对立面的人,真的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看待康宝莱案例的吗?
他们清楚问题在哪儿,只是根本不在意。
当初,卡尔·伊坎在阿克曼的公开演讲《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之后,将300多页的演讲PPT传给了他的律师。
律师给出的专业意见是:阿克曼认为的违法行为,根本就不触犯美国的消费者保和反垄断法。伊坎随后公开调侃阿克曼的行为幼稚且愚蠢。
△ 《零股价》纪录片中,一些参与分级销售的普通人接受采访,讲述自己囤货卖不出后的惨况
在阿克曼他们这种专业大佬眼中,康宝莱的现金流的确是没问题的。因为产品定价高,销售收益高,而其中大部分都归公司所有。只要各级经销商能源源不断地找到下线,就能持续为公司造血。这样的模式下,公司现金流想不充沛也难。
而且,康宝莱能请到最好的法律团队和公关团队。他们善于包装、善于宣传,不仅如此还善于寻找规则的缝隙。而充沛的现金流,能帮他们进一步优化运营架构、削减法律风险,就像一座“泥”砌的风车,只要没有人推倒它,它会随着总在吹的风越来越干、越来越硬,运行得越来越干脆且坚决。
这个大风车吱哟哟地转了三十多年,有将近两千万销售人员。其中真能赚钱的人百里挑一,大家一直心知肚明,就是没人戳破这个泡。
△ 还是刚才提到的这哥们,抵押了自己73年的老车,开了一家康宝莱店
说回到主角阿克曼身上。
在这次做空行动中,阿克曼动用一切力量,想达到使康宝莱股价归零的目的,甚至声明要将平均水平以外的收益拿来做慈善,广告效应非常好,也很合华尔街的口味。
△ 演讲现场,阿克曼大谈涉事公司割韭菜的吃相之难看
而面对饥饿的、想从轧空阿克曼获利的华尔街,游说监管方用性质手段取缔康宝莱,是阿克曼唯一的希望。
然而,他错在了信任把握行政边界的SEC和STC。监管者总是倾向于维稳,泥砌的风车也能转,比起泥的味道,用的铁锤瓦解它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和要大得多。
最终,这些“有关部门”没有按照他的意愿行动。
终于,阿克曼在2018年3月平干净了之前大量持有的空头头寸,亏损数十亿离场,只留下少量的看空期权。
这一整场戏都是神仙打架,都是名利场的兵戟碰撞。可能有一些慈善的噱头,但这些究竟能和普罗大众产生怎样的联系?
就像纪录片里的拉美裔受害者代表说的话一样:“他(阿克曼)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人,那不是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他只是短暂地造访一下我们这个世界而已。”
尘埃落定,一个个吸血的金字塔仍然存在。虽然美国行政机构在持续调查康宝莱,康宝莱也逐渐在收敛,但它仍然存在,以一直以来的方式。
对于华尔街大鳄们而言,公司的钱是怎么来的并不重要。他们在意的是合不合法,会不会受到监管,有多能挣钱……仅此而已。
阿克曼的利益短暂地与康宝莱受害者的利益,重合了一阵,但可惜并不长久。
很快,华尔街精英和底层草民就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而“现金流很优秀”的公司还在继续赚钱。
但这场各方力量之间的硬碰硬,背后无疑是金钱之下真实的伦理问题。
设计/视觉:YAN
��来自横发会的神秘祝福��
原标题:《逆市狂赚100倍,对冲基金大佬的朋克往事》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