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镇江丹阳市检察院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一起引流推广诈骗软件的邬某、梁某、陈某等12人提起公诉。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引流,才导致大量网民掉入诈骗团伙的陷阱。
广东河源的邬某今年31岁,中专毕业不久后入职一网络公司从事网络推广工作。为增加收入,在逐步摸清如何开发客户、寻找推广渠道后,他于2019年辞职单干。
“在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需要专门的后台账户,我自己虽然没有,但以前工作时有些渠道,可以联系到有账户的人。”邬某供述。先是通过微信群等途径从有广告推广需求的客户处“接单”,后联系能投放广告的上线,如此一来一回,他便能从客户打广告的费用中得到相应比例的返点。
“刚开始我做的都是衣服、旅游等正规广告,后来我看到有推广定位软件的广告,返点更高。我做了这类推广后了解到,这些定位软件其实就是诈骗软件,根本提供不了定位数据。”但因贪图大额利润,邬某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这条违法道路,并将钟某等4人收作“学徒”,传授方法之后,再按照“五五分”的比例对每单返点“二次分配”。
由于要投放的广告内容涉嫌违法,秉持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原则,邬某等5人在做这类广告时,合作的上线渠道商并不固定。2019年至2021年4月间,邬某团队共收到客户转账780余万元,向上游转账610余万元,非法获利近170万元!
然而,他们却并非这条推广链上唯一的中介,他们还有梁某团队及陈某团队这些上级“中间商”。
如此一来,邬某团队、梁某团队、陈某团队便形成了三级“中间商”产业链,而上游“中间商”也能从下游“中间商”转账给自己的广告费用中拿到返点。
“像百度、360等公司的正规渠道不会让人随意发广告,但下面的代理商会偷偷干,我就是通过他们投放广告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定位软件是骗人的,因为有网民点击我们投放的广告被骗后到网络公司投诉,公司把投诉发给代理商,代理商一级一级下发,我们就能看到。”陈某供述。
虽然明知推广定位软件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但抱着既不与骗子正面打交道又不亲自投放广告、难被查处的侥幸心理,邬某他们乐此不疲地赚着差价。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