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省体育局)
新
春
非
遗
健
身
宝
典
2023
新春快乐
春节期间,各式各样的非遗活动层出不穷,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有关 体育的非遗项目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福建的体育非遗项目都有哪些吗?值此新春佳节,福建省体育局推出“新春非遗健身宝典”,每日带您了解一项福建的体育非遗项目,感受下属于咱们自个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今天,跟着小福体一起走进 “福州儒家拳”,领略下福州的本土拳法吧!
儒家拳属于南拳,起源于明末,是福州特有的本地稀有拳种。2017年1月,儒家拳入选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渊源
相传明末年间,闽越古都有4位儒士结伴进京赶考,因朝庭昏庸,科考未果,故遍访名山古寺习文演武,学得源于唐代梨山老母8个女徒弟所传的内家七种拳“儒鱼鸡犬猴鹤狮”中的 儒、鱼、鸡、狗四种拳法,集上、中、下盘为一体,寓意着天地人和,并以圣人的哲学思想贯穿于武学拳路中,形成独特的儒士之拳——儒家拳。
儒法是上盘遍身软,前后身八卦摆平整,以静制动; 鱼法是仿鱼的动作,借力生力,借势发力,粘势化势,化势生势; 鸡法是模仿鸡飞走斗,讲究翅打、嘴啄、爪功,以柔克刚,败中求胜; 犬法讲究跌扑翻滚,轻巧迅猛。
武术特点
“儒家拳”拳法灵活多变,以快制胜 。
儒家拳的特点是先制止对方,而不是打斗对方或者打击对方。以制止为目的,手法上用黏、缠、捆、绑,最后不行才打。其次,因穿着读书人的宽袍长袖,演示起来舒展幽缓,借势发力,跌扑翻滚,有文雅之风。
传承与发展
儒家拳法流传数百年,至今潘立腾为第五代儒家拳掌门人。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儒家拳传习基地每年都从学员中选拔出佼佼者,按传统形式,举行拜师礼,并记录进非遗儒家拳的传承谱系中。
今年1月8日,蔡茂、王旭、郑睿芝、林润川、钟金莲等五名武术爱好者经过一系列拜师仪式后,拜儒家拳代表性传承人潘立腾为师,成为其入门,并被分别授予武号。
未来,他们不仅要系统学习好儒家拳,还要将儒家拳好好地传承下去。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福州儒家拳
凝结着先人的智慧
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支撑起这项传统武术技艺
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向前 发展
来源:福建体育融媒体,资料综合自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福建开放大学、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中新网
编辑: 林晗枝
一审:黄小群 二审:许晖、张乐怡 三审:康成林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gawce.com/tnews/6846.html